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封回信

(2008-05-26 16:24:50)
标签:

梦想

现实

分类: 兔子的生活状态

to 范meng:   

    女人我放弃考研了  在数学过完第一遍的时候放弃了不是畏惧或者退缩  而是真正沉浸下去看书的时候我开始认真思索自己的人生思考考研究竟对我有多大的意义 相比读书我对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更加好奇读书不是生活的全部 工作也不是 生活的内容很多做了十几年的学生我已经有点厌烦了 想换种活法应该走进社会去重新找定位 去打拼自己的事业用一年的时间去准备一个我并不清楚究竟有多大意义的考试再用两年半甚至三年的时间完成学业,有这么三年多的时间用来认识社会自我定位 开创另一番天地 不失为另一个选择我想好了 考虑清楚了 ~要开始为走向社会努力了看到留言后 跟我说说北京 我在考虑以后的去向你在那生活了几年 从你的视角出发说说北京

                                                                                        

           一封回信

 

安:

    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什么,我的生活一直都是假命题,从一开始就知道是假的,所以结论对我来总是料想到的,非此即彼,不过如此。也许我就是个宿命论者,信奉‘信命者命由天定,不信命者命不由人’,也许我只是太清醒,太过清醒地逃避真正的生活。现实总是残酷的不是吗?今天早上收到你信息时正在看现代性的哲学大部头,里面有句话说“我们不需要从别人那里寻找自己,应该而且只能从自己身上寻找自己。”也许这就是你说的定位吧。

    我们都一样,从一生下来就被安排好了道路,自从有了社会我们就被根深蒂固地烙上了自己的定位,就像萝卜,只不过不同阶段我们在不同的坑。理想有时候看起来振奋人心,思考也总是冲动之后的产物,这年头开始讲意义了,很可笑,这种东西不过是话语权的卑贱产物,我觉得,存在即是意义,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和自己较真,左思右想地权衡利弊,但生活是未知的,一切都是变数。当然,我们要去寻找,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意义在我看来可以用最简单的词语替换,如果你做这件事情不喜欢了不开心了不会经常笑了那么就放弃吧,它是没有意义的,心不甘情不愿的妥协生发的只有冤孽没有意义,即使有也不是对于你的意义,百八九十是对人类对社会的意义,这些,我们还年轻,珍惜生命比较好。

    其实,怎么说呢,也许是因为从小就接受的悲观教育滋生了顺其自然的调调,坚信“无梦无痛”,梦想有时候不见得是一件好事,通常会蒙蔽你的双眼,变得功利、世俗和狭隘。其实,你已经得到很多,在你每一次做出改变决定变化的同时你已经得到很多了,至少,在我看来。所以,如果累的话就停下来慢慢走吧,慢一点也许会得到更多,慢一点但不要停止。

    至于北京,我真的不认识这座城市,陌生、疏离是它对我始终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很难很快融入到一个城市的文化和氛围中,加之北京这里的环境又总是嘈杂热闹包容丰沛的,全部都是我的死穴,所以我不敢妄下结论这里究竟是怎样,我没有资格,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去看它,接纳它,融入它。说来真是惭愧。

    我始终是个自私的人,视角很广,但表述永远带着小人之见,也许是嫉妒,因为距离太遥远。如果有机会还是自己来看吧,大脑之所以神奇就在于它不会出现千篇一律。

    还是暂时躲在学院里吧,至少还可以开心几年,做一些由于间歇性冲动带来的散漫无目的小小事件。存在即意义,安慰一下自己,呵呵。

    关于人生,关于未来,关于情感,关于一切,我向来讨厌做出某种承诺。厌恶无法兑现承诺时的无能为力与欺骗,也不要因为为了实现承诺而造成的目的偏差。但我会做出承诺,基于对自己的信任和对方的信任,就像我们,我承诺,我们永远都会在一起,my dear friend,missing you...(那个,发小我不会说,就这样吧,哈哈,理解万岁)

    写回信的时候刚巧杂志,上面一句话,算作结束语了,给你也给我自己,给所有的人:

 

        Purity of heart is to will one thing.

 

                                                 ——Soren Kierkegaar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找重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