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长春两个印象1、天寒地冻大雪纷飞;2、喝酒如喝水,不醉不归,并且酒文化甚为深厚。
这回一落地,印象大变,零上6度,那叫绝对温暖,别说羽绒服,连毛衣都要脱的。这哪是长春呀,还不如北京象个冬天。入住酒店硬件还可以,软件是差点,看不见服务员,就更感觉不到“服务态度”了。
入住后,马上进入餐厅,主人的接风,很文明的招待,很客气,很和谐,心里大喜,社会进步了。正在高兴于躲开这顿酒的喜悦当中,气氛逐步开始变化,敬酒加快、说法增加、还选举了“桌书记”负责监督“喝酒的执行情况”、还有书记秘书负责倒酒、当然少不了“酒司令”主导劝酒,最后还出现了个“安全员”带上了红臂章,于是乎。。。稀里哗啦。。。喝倒一片,主人尽兴了!!一斤多,基本也打晃了。没完,饭后地主带着一堆头脑思维变慢、说话口齿不清、眼睛通红、耳朵鸣叫的一杆人马,去卡拉OK了,可想而知调能在谱上吗?
第二天起床,脑袋有点发紧,在耳边呼啸的北风伴奏下,拉开窗帘,大雪ing!长春-我们的东北城市终于露出了峥嵘,一片白茫茫,一夜间路上积了十多厘米的雪,汽车在稀松的雪地上打着滑、捣着轮,简单来说,跟人喝多了一样,东倒西歪的开着!
汽车这样,飞机能好吗,机场一直关闭,因为明天早上9点还有个重要会议,于是赶紧改变既定路线,该飞机变火车了,于是这个博文日记,就写在长春回北京的动车组-D22的火车上,科技真发达了,1000多公里,以前印象到沈阳还要一夜,现在长春到北京5个半小时,真快;据说要修城际铁路,以后就3个半小时!世界真小了!地球变平了。
很快路过传说中的大城市,我的姥家--铁岭;早早挤到门口下去,看看、呼吸下姥家的空气,95岁高龄的姥姥姥爷就在离我5、6公里的市里,路过家门没能看望老人一下,心里有愧。
似乎心里还想感慨下,但提速的火车,把铁岭这个大城市的停靠时间就给了1分钟。我被列车员同志直接轰上了火车,从我脚沾地至回到车厢,前后就30秒。手脚慢点的兄弟估计连根烟还没点燃就过去了。
长春还是以前的长春。依旧冷、依旧要喝酒。
--“爽”、“整”。东北人常说的两个字,概括了我对他们的“敬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