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章的勇气与郭沫若的谦虚

(2020-03-23 17:06:12)
标签:

刘章

郭沫若

      重贴2007年旧稿

                              刘章的勇气与郭沫若的谦虚

 (2007-02-28 17:38:22)
                      

    诗人刘章曾给郭沫若退过稿,这件事我今天刚知道。

    上午11时许,我正在电脑上赶写一篇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严打活动的长稿,手机响了,来电话的是以旧体诗词著称的诗人、原邢台市工商局副局长范峻海。他告诉我,刘章老师的新著《耕读随笔》出版了,特意让他给我捎来一本。电话是从他的办公室打来的。

  “好,我这就去拿。”挂了电话,将文稿保存,几分钟便赶到了与我们仅一巷之隔的市工商局。他正在办公室等我。
  因为彼此都忙,拿到书,聊了几分钟,我便匆匆告辞。
  《耕读随笔》大约是刘章老师出版的第31部著作,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1印张300多个页码,颇为大气、典雅和精致。掀开封面和环衬,扉页上三行竖写的熟悉字迹映入眼帘:“国震友雅正   刘章   二00七,一,廿一”。再往后翻,是老诗人浪波和申身分别为此书写的序。浏览目录,在第四辑《文苑杂谈》中,一个《我给郭老退稿》的题目吸引了我的目光(原文附后)。
  翻到159页读完此文,心生感慨。一是为刘章的见识和勇气,二是为郭老的虚怀若谷。
  现在才知,原来郭老那首诗的初稿首句是“伟哉领袖比爷亲”!
  文中提到的那首七律《毛主席永在》,小时候读过,首句“伟哉领袖万民亲”还记得。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9月版《沫若诗词选》,收有此诗,全诗如下:“伟哉领袖万民亲,改天换地绝等伦。三座大山齐扫地,五星红旗高入云。反抗霸修防复辟,发扬马列育新人。旰食宵衣躬尽瘁,英雄儿女泪盈巾。”
  试想,假如刘章没有那样的见识(不要忽略了历史背景,那时,神州处处是《东方红》的旋律和“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的歌声),或虽有看法而没有给文坛巨擘退稿的勇气;假如郭老自恃”名流大腕”自以为是,拒不修改诗稿而闹到主编那里要求照发,将会怎样?
  那全国人民读到的就只能是“伟哉领袖比爷亲”!
  无疑,这即使在那个时代,也不能不说是个败笔。
  若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更是一个笑柄。只能给那些非议、否定和攻击他的人增添更多的“重磅炸弹”。
  好在有刘章这样的见解独到,勇于向作家负责、向读者负责、向历史负责的编辑。
  好在郭老在那个年代尚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愉快地接受一个晚辈和普通编辑的退稿,并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刘章说:“愈是真正的大家愈谦虚,虚怀若谷,他不是装出的,是本性。”
  诚哉斯言!真正的大家和长者往往都很谦逊。只有黄口小儿才动辄口出狂言,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附:                                         

                             我给郭老退稿

                                        文/刘 章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时,《诗刊》编辑部决定出增刊号以悼念。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编葛洛亲自打电话给郭老的秘书,请郭老写悼诗,并告诉稿子写好后直接送我编。一天,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人走进我们唯一的一间大办公室,轻声问:“哪位是刘章同志?”我站起身点头。来人自我介绍姓王,是郭老的秘书,送诗稿来了。办公室没地方坐,王秘书站着,出于对郭老的景仰,我接过来便匆匆地看。郭老的小楷写得还是那么漂亮,字迹无手抖痕,我很高兴。原来是两首七律,其中有一首首句是“伟哉领袖比爷亲”。出于一个编辑的习惯,我竟忘了是全才的大才子郭老了,稍作沉思,我跟王秘书商量:“这首诗不好用,您给郭老带回吧。”王秘书问为什么,我说,这里的“爷”字不会是北京人说的“爷们儿”的“爷”,只能理解为“爷娘”的“爷”,郭老比主席还大一岁,这样写似乎不大合适。要是黄帅写当然可以(当时有个“返潮流小英雄”名黄帅)。尽管王秘书面有难色,还是把那首诗带回去了。我留下的那一首发表在《诗刊》9月号增刊上,题目是《毛主席永在》。被我退走的那一首发表在《人民文学》10月号上,并将起句改为“伟哉领袖万民亲”。我看后心想:郭老真虚心,也许是王秘书说了我的退稿理由才改动的吧?我听说,名演员张瑞芳饰屈原的弟子婵娟,将斥宋玉的“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是”改为“这”,郭老不但不恼,还称她为“一字师”,让人生敬。

  郭老写了诗,先交《诗刊》发表,足见他对《诗刊》何等情深!我回忆这些,不是说我有识见,而恰恰反思我鲁莽,不懂事理,稿子是葛洛同志约的,是应该请葛洛去审定的。我当时很有些后悔,怕郭老生气,给《诗刊》找麻烦,可是没有。这件事,只有王秘书知,我知。后来读有关回忆郭老的文章,才知郭老有两个王秘书,送稿的可能是王廷芳同志。类似这样的事,我想王秘书定会知道许多。由此我想,愈是真正的大家愈谦虚,虚怀若谷,他不是装出的,是本性。近几年,偶听文友说:“xxx竟退我稿”、“xxx竟敢改我稿”,我常想到我为郭老退稿的事......
  
                                                      1997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