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俺是咋走进“艳阳天”的(转)

(2007-12-03 11:25:27)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感悟浩然
 俺是咋走进“艳阳天”的(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艳阳天》(“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          

 

         俺是咋走进“艳阳天”的

            来自刘晓宁的博客http://www.yzjs.com.cn/blog/user1/liuxiaoning/archives/2007/6291.html



    这些日子,国震弟浓浓的“浩然情结”一直在感动着俺、濡染俺,使俺的心里总是艳阳高照,也就禁不住要“一遍遍怀想”了。
  其实,和国震弟一样,俺也是从小就喜欢上这位“中国农民的歌者”了。只是,俺走进他作品的“路径”有些另类,很长时间都难于启齿。那天,当俺把新版的《艳阳天》放置在床头时,就有些憋不住了,实在想把儿时的一段经历向“艳阳天”下的苍生们述说一番——
  那是1960年代末,那时俺还是个红领巾;那年的冬天很冷,在一个很冷的冬日里俺和同学们去上学;上学的路上俺们看到了一位正在当街叫骂的中年妇女……在围观的人群中俺听到了一位中学生大哥哥的一句“现场评论”:“这娘们儿一看就不好惹:‘仰脸老婆低头汉,青皮萝卜紫皮蒜’嘛……”俺一听就觉得很得劲。因为,这话实在是那位叫骂者的形象写真——地道的“仰脸老婆”。于是,俺就问那位大哥哥:“你咋说的恁得劲哩?”“啥得劲不得劲的,那不是我说的,是一位叫浩然的大作家说的。”大哥哥很是有些诲人不倦。“你见过那位大作家?”俺问。“你这老弟也真是的。还用见到真人吗?他写的小说《艳阳天》里就有那句话。”
  ——这是俺第一次听到浩然的名字,第一次知道他有一部小说叫《艳阳天》,第一次晓得那书里有“仰脸老婆低头汉”的“得劲话”!于是,没过几天,俺就从上高中的表叔那里借到了《艳阳天》的第一部,然后便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其实,当时俺的兴趣全在寻找“仰脸老婆”上。可是,一星期下来,第一部都看完了,不仅没找到“老婆汉子”,而且也没闻见“萝卜大蒜”的味道。于是,俺又借来了第二部;于是俺又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于是俺再次开始了寻找“仰脸婆”“低头汉”那句得劲话的漫漫征程。
  很快,第二部也看完了……不过,很遗憾,表叔那里没有第三部。俺的寻找也就告一段落了。说实话,在“老婆“”汉子”的“引诱”下读完《艳阳天》的前两部后,自己的兴趣似乎发生了转移,觉得萧长春、焦淑红、马老四那些人更可爱;发生在东山坞的那些事情,俺村好像也有……
  71年春天,俺终于跟着爸爸来到他工作的城市了。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俺实在不习惯。所以,俺常常偷着哭……爸爸当然知道俺心里想的啥,为了不让俺太难过,就给俺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从此,俺便有了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只要一放学,就全身心地沉浸在广播里。让俺最最高兴最最愉快最最得劲的是,从那年夏天起,中央台每到中午,都要播放半个小时的“广播小说”。内容就是《艳阳天》,播讲者是中央广播文工团的曹灿。
  于是,萧长春、韩百仲的笑容,燕山的晨曦金泉河的碧波,又开始进入俺的心里了。那时,俺这个小老百姓可是“心里真高兴”……没事儿的时候,还模仿着曹灿的腔调给妹妹讲一段呢!
  不久,又一件事让俺的“高兴”升了一级:俺又借到了《艳阳天》的第三部——是经爸爸“特许”并用他的图书证在本市“工人俱乐部”的图书馆借到的。这是时隔3年后和“艳阳天”的第二次亲密接触,俺的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读起来,也远不能用如饥似渴来形容。
  那些天,俺在自己蜗居的小厨房内,每晚都是抱着“艳阳”入睡的;在学校的课堂上,俺也是“虚”把课本放在桌上,“实”在半开的抽屉里拥抱着“艳阳”。那种“地下阅读”的感觉实在是太美了,觉得老师讲的那些“定理定律”“X=Y=Z”的破玩意儿,截至就臭钱不值。俺在抓紧每一秒的时间和书中的人物会晤呢,哪还有心思听那破课?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某些爱打“小报告”的女班干部们的告密,俺的“地下阅读”行动终于受到了“重创”。事件就发生在那次语文课上。当时,老师正在讲“寓言3则”。那位天津大学毕业的女教师一上课便领着大家读课文,她是拿着课本边读边在课堂上巡视的。因为自己经常性的搞“地下”活动,所以精神上有些麻痹大意了。直到老师走到我的身后时,仍然目不转睛地瞄着抽屉内的《艳阳天》……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我当场被罚站并受到老师严厉批评不说,而且她还把我的书没收后交到了校革委会……
  但是,尽管我也装模作样地写了检查,可内心却并不服气,特别是对那位漂亮的语文老师,也由崇拜变成了仇恨。课下总是抓紧机会在同学中发表对老师的“攻击”言论。最让同学们“欣赏”的是我把“仰脸老婆”的绰号送给了她(现在想来也够“损”的,实在对不起老师)。
   ……
 《艳阳天》终于在3年内断断续续地读完了。不曾想,很快地,关于“艳阳”的喜讯又来了。大约是1973年的夏天,有消息说,长春电影制片厂要把《艳阳天》搬上影幕,外景就选在我的家乡。——这太让人振奋了。直到电影厂的艺术家们下榻我市“何横城招待所”时,自己竟连续3个晚上跑到招待所门口等着看那些电影演员。看来,追星情结也不是现在的孩子们才有的……
  很遗憾,电影演员们一个也没看着;在我的老家中原乡一带拍外景时,自己也无法请假回去饱饱眼福……作为补偿,当1974年(时间记不太准)电影《艳阳天》上映时,自己竟一连看了4场。连那首“书记带咱向前走”的主题歌,也很快成了自己当时喜爱的“流行歌曲”。
  ……几十年过去了。几十年来,自己再没有看过《艳阳天》。可是,对浩然这位“农民作家”却总保持着一种浓浓的深情和敬意。也许是在儿时镌刻的记忆过于深刻的缘故,许多年来,在和朋友们开玩笑时,总好引用《艳阳天》中那句民谚。用“仰脸老婆”和“低头汉”来形容那些“难斗”的男女。其实,“难斗”与否哪在乎仰脸与低头呢?那些袅袅婷婷“三挺一收”昂然自信的女士们,哪有“青皮萝卜”的味道?像我和刘罗锅这样的“低头汉”们,不也是难粘“紫皮大蒜”的边儿吗?
  说到底,还是难忘最早的那种“文学记忆”;说到底,还是喜欢浩然这位农民的歌者;说到底还是不能割舍对“艳阳天”下那些苦着痛着爱着恨着艰难生存着的“老婆”“汉子”们的浓浓的深情。他们是浩然笔下的永恒的主角,他们是一群在泥土中支撑我们民族脊梁的“苍生”……   
                             2007年7月4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