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妮爸笔记]每天给孩子一小时(二):蹲下来跟她说话

(2008-07-26 23:22:01)
标签:

泥巴

湿疹

语言发展

两岁三个月

亲子关系

分类: 妮爸笔记

[妮爸笔记]每天给孩子一小时(二):蹲下来跟她说话

见过泥巴的人总是先欣喜于她的语言发展,然后又每每惊叹她的整体发展。这小小的人儿,怎么就能这样那样说这个那个做那个这个呢?很多宝妈宝爸问:为什么会这样?她怎么就能这样呢?

我想,也许你只需要每天给孩子一小时。并且,蹲下来跟她说话。如此而已。一小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和妮妈所做的,只是每天不上班的时间都留给泥巴。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发展的状况可能有些许不同吧。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湿疹。泥巴经受的磨难自满月开始,历时近一年湿疹使那些日历几乎完全是黑白的。问题在于: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真正治癒湿疹!再好的药也只能减轻湿疹症状,关键根本不在于药物而是防止过敏。湿疹考验着生命的韧性,也磨炼着泥巴的个性。湿疹还拷问着我们的耐力和研判,考量着我们的信心甚至是信仰。

幸运的是,随着成长和免疫机能的自我调整,湿疹离泥巴越来越远。

 

跟同年龄的大多数孩子相比,泥巴的语言发展显得比较早,并且越来越复杂。语言呈现着心智和认知,展示着个性与特质。泥巴的奶奶总是说,口才就是肚才,心知肚明才会言随心声。“每天给孩子的一小时”大多数时候跟语言有关,包括不使用儿语而使用标准词汇、诵读、讲解、问答种种。随着认知的发展,语言对于泥巴,其实就是魔法咒语:只要你能说出、也只有你说出“芝麻开门”,那道门才会应声而开。这是妮妈的切身感悟。妮妈在泥巴半岁左右呀呀学语时“啊啊”叫着指着小熊的时候,就不厌其烦地告诉她“你要这个吗?这是小熊,你说出来妈妈就拿给你。小熊。玩具小熊”。

走笔至此,突然想起《大话西游》“你真的想要吗?你不是真的想要吧?你想要一定要说出来,你不说出来为师怎么知道呢……”再次晕死。

巧虎、小小爱因斯坦之类的视听节目对于泥巴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泥巴也许是真的明白了魔法咒语的神奇妙用,才会这么起劲吧。呵。

语言的发展跟环境密切相关。泥巴最小的一个表姨当年三岁多才开口说话。小表姨家住HK,语言环境实在太复杂:两种方言(广东白话、昆明话),外加普通话和英语!小表姨当年肯定被彻底搞晕了。

所以妮妈跟我商量,泥巴的英语将在两岁半到三岁以外再介入。一类专家的观点认为,外语学习除非父母双方一直各用一门语言跟孩子交流,否则外语的学习将在母语巩固之后的三岁左右再学习为妥。

 

这一小时其实可以做太多的事情。孩子从这一小时里获得的绝对不止是语言的发展。

比如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平视在肢体语言上的隐喻是微妙的。这样的心态应该一直保持到孩子长大。如果将来她比你高,你仍旧不应该继续俯视或者开始仰视,而应该在坚持这种心理意义的平视。我一直觉得,孩子不是玩具不是私有财产不是你的任何什么工具,她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生命个体。

比如抱着她,如果她要的话。特别是在室外。孩子获得的将可能不止是安全感和舒适感。如果你实在抱不动的话,和她一起坐一会儿。我的右臂因为抱泥巴而更加有力,当年需要运动才会出现的肌肉,如今因为泥巴而重现江湖。抱着她你们可以说悄悄话。抱着她还可以继续读故事书。我还让泥巴听我的心跳,在她哭的时候轻轻抚摸她的背和肩。泥巴在我的臂弯和怀抱里止住哭声,东张西望。一些时候,泥巴还开心地大笑。

比如放开她的手,给她一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确保安全的时候。

比如和她一起做,而不是替她做。妮妈在泥巴刚刚开始爬的时候就不厌其烦地在泥巴前面领爬,一直到泥巴从最笨拙的姿势爬到最自如的穿梭,最终爬着爬着站起来走路。类似的引领其实还包括滑板车、自行车种种。

比如用心赞美她,而不是盲目或者顺嘴夸奖她。

哎,太多太多。呵呵。每天的这一小时其实充满了快乐。人都说嘛,时间跟RG一样,挤一挤,总归是有的。^_^

 

孩子成长的过程包括父母的成长。天下的父母,都在和孩子一起成长。

从有了泥巴,我才明白,生活其实真的可以很单纯。生活也可以因为纯粹而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