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央视《看见》栏目主编王开岭访谈

标签:
王开岭江海晚报朱一卉11月3日文化 |
分类: 新闻旧闻 |
11月3日《江海晚报》文娱版
守住宁静心灵
——散文家、央视《看见》栏目主编王开岭访谈
本报记者朱一卉
11月1日,著名散文家王开岭应邀来到南通,作为南通市委宣传部评选出的“十佳学习品牌”“四季春风公路讲坛”的演讲嘉宾,为我市文学爱好者和公路管理部门职工举行了一场题为《守住宁静心灵,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讲座。
在思想界,王开岭被誉为新生代的旗帜人物;在文学界,被视为优美的灵魂书写者。其作品以对现实的关注度,以思想的尖锐和深度大量登上各类文选和年度排行榜、大中学语文读本和中高考试题,其作品被誉为“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著有《激动的舌头》《黑暗中的锐角》《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古典之殇》《王开岭作品·中学生典藏版》等,历任央视《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24小时》指导,现为《看见》栏目主编。
在通期间,王开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南通是座宜居的美丽城市
问:《江海晚报》去年转载过您的散文《没有爱,世界会冻僵》,您在文中对张謇赞赏有加,您到过南通了解南通吗?您对张謇有怎样的评价?
答:2011年应海门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之邀和王充闾、雷抒雁、赵丽宏、徐怀谦等来海门采风,夜游过南通。这次看到了白天的美丽南通,觉得真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南通是一个让我尊敬的城市,我老家在山东滕州,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说,南通是个富庶之地,困难年代有很多孤儿被送到南通抚养。南通适合安居乐业我想和历史的传承有关,它是张謇的一个作品,现在的南通,应该说实现了张謇当年的城市建设构想。
一个大变革时代,最需要这样几款人:改革派、保守派、理想家、实业家。其比例和组合,决定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格局和走势。自古以来,中国人往往不是太实就是太虚,要么只顾坐而论道,缥缈得走了形;要么只顾低头觅食,极端物质化。我们缺少真正的理想主义实践。文人往往思想力很强,而行动力太弱。而张謇作为清末状元、立宪党人、工商业巨子、教育家、慈善家、地方公共事务领袖,是个让我激赏的人物。他是个理想家,又是个实干家,我称他是“穷人的榜样、富人的榜样、文人的榜样、理想主义者的榜样”。
这次应南通公路管理处之邀来和大家谈谈我们生存的环境问题,谈谈如何向自然、传统、艺术、文学、儿童学习的问题,非常高兴,一个技术部门如此重视倡导人文精神,建设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反映出南通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氛围,这在浮躁喧哗的当下,难能可贵。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问:在当代散文名家中,土家野夫以抒写家族、个人和朋友的爱恨情仇打动读者,而您的散文以深刻的思辨性见长,这和您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有关,您怎样理解读书?您从阅读中得到了什么?
答:在我看来,阅读,不仅是一项生活内容,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方式,多来自于阅读,我是60年代末出生的人,我的青春期没有网络,我是在读书中长大的,它帮助我完成了和历史上那些优秀人生的交往,有了书,你就不再孤独,即有了全世界的心灵旅行,即可领略全人类的精神风光。
读书不是查字典,不要老想着“有用”,其价值不是速效的,它是缓释的,是一种浸润和渗透的营养,一个人的心性和气质哪里来?就是这样熏陶出来的。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过去不解,现在我懂了。一方水土一方人,“阅读”就是一方水土。当然,水土的成分取决于你的书籍质量和吸收效果。
问:《跟随勇敢的心》是您广泛阅读、与大师对话的结果,您在其中提到不少作家和作品,您认为好作家的标准是什么?您觉得我们应该读哪些书?
答:罗曼罗兰有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我心目中的好作家标准,好的书和作家本人,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
我觉得仅就文学而言,不妨多读两类东西:一是经典,比如契诃夫、托尔斯泰、康帕斯托乌夫斯基、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川端康成、奥威尔、罗曼罗兰、茨威格、卡夫卡、雨果、海明威、马尔克斯、沈从文、丰子恺、汪曾祺、孙犁等人。二就是当代作家的好作品。另外,我觉得一个人一定要读点诗歌和哲学,精神构成中要有一点务虚的和形而上的元素,而这恰恰最接近语言真相和生命真相,诗歌和哲学提供的就是这个。
问:现在每年出版的书很多,我们晚报每周都有一个“书香”版,专门向读者推介一些好书,但有时候我们也很困惑,到底应该向读者推荐什么样的。您是如何从茫茫书海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的?您对读者有什么样的建议?
答:积累好书,确实需要一些渠道,比如你可追踪自己喜欢的某个作家,从他的阅读经历中发现线索,如果你欣赏一个人,那么他欣赏的东西很可能就适合你。另外,生活中可寻找一些高质量的书友,把他们的资源变成你的资源。读书是一种生活,需要孤独,也需要分享,有一些书友是件很幸福的事。
我给年轻人的提醒是,不要接触太多畅销书和明星书,顶多快速扫一眼,不要让它们占据你的书房和时间。因为“畅销”角色决定了它的快餐品质,它是为取悦你而策划出来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粗糙、轻佻、狂欢、诱惑的气质,你会得到迎合却得不到提升,而且它大多是包装和炒作的结果,属一次性消费,那些排行榜也往往是兑水的。
真正的好东西留给业余
问:文学让人沉静,作家需要面对自己,媒体需要面对大众,相对比较喧闹,在文学和媒体之间您有觉得矛盾吗?尤其电视人,安于文学创作的并不多,您是如何做?
答:文学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个人的事,干净而自由,很纯粹,很私人,很彻底。文学是一个人献给世界的爱情。而电视不,做任何媒体都不,那是一个团队的事,且总有这样那样的纠结、障碍和阻力。和文学的私人性相比,媒体属于公共事务,你要遵循传播规律、专业要求甚至政治要求。好在我选择的栏目,都是理想主义气质较浓的,我们尽最大努力揉入了私人性。但媒体工作有个特点,它逼迫你每天关心繁多的人和事,这开阔了我的视野,对惰性也是个修正。电视是我的职业,写作是我的业余,人和人的差异就在于业余。我说过,真正的好东西你一定要把它留给业余,就像老婆孩子,都是业余内的事。千万不要当什么专业作家或职业写手。他们要么服务政治,要么服务市场,离文坛很近,离文学很远。
(部分内容引用了王开岭接受其他媒体的访问内容,谨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