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的问题与准提理念
(2009-03-09 16:33:44)
标签:
杂谈 |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师傅教三个徒弟,出了一道毕业题。说如何不让地里长杂草。三个徒弟一个在用的是火烧,一个用的是石灰铺地,一个是用的用石块压住地面,但时间长了效果并不好。三年后三个徒弟一起向师傅请教,师傅说出了答案。这个答案 就是....
准提理念中:
三、在对人生的幸福、事业的成就、理想的追求中,成就法身慧命。
四、
提倡行者应积极创造价值、努力推动社会发展,反对一切掠夺、消极、反动的思想言行。
所以答案应该是:好好地在地里种庄稼,杂草自然就不长了。哈哈。修行不过如此。持咒与创造财富都是在种庄稼。
与别人的不同是:我们的“创造价值和财富”,无论动机、过程还是结果都是“准提菩萨的显现”,是为了众生。
(理念的第一二条)
准提行者:一、自我的业力渐灭,佛力不断显现于生命中。佛力的加持,都是从缘起上显现出来的。反对神秘的超自然的乱相。
二、
重视佛母给予准提行者的家庭角色、职业角色,明了自己的生活目的。一切成功、财
富、名利、快乐都是佛母加持的显现与自我努力的结果。佛力是种子,自力是水分,学习是养料,交流
是阳光。
准提行者理念的一二条再学习讨论
一、
准提行者:自我的业力渐灭,佛力不断显现于生命中。佛力的加持,都是从缘起上显现出来的。反对神秘的超自然的乱相。
二、
重视佛母给予准提行者的家庭角色、职业角色,明了自己的生活目的。一切成功、财富、名利、快乐都是佛母加持的显现与自我努力的结果。佛力是种子,自力是水分,学习是养料,交流是阳光。
我实修持咒,努力工作学习
我的一切,开始转化成 准提菩萨的 显现:成功就是鼓舞,失败也是教育、警戒和督促。把生活的一切都视为菩萨的安排。而这一切都不是偶然和奇遇,还需要自我的努力和付出。守株待兔的心理,是违反缘起基本法则的。
——此为真正的信仰!
三种错误倾向
1、只是许愿不去持咒
有一部分人,喜欢拜庙请香,祈求佛菩萨保佑,或是为消除某些具体的灾障,或是祈求解决家里的某些问题,或是祈求升官发财等等。烧香礼佛本是好事,经论中也赞叹香灯供养,礼敬诸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遇到具体的事情或难处,也应以实修为根本而按缘起法行事,才符合因果的根本法则。至于求签问卜,本就不是佛法中事,更非真正的修行人所为。
此类居士的心态,就是向佛菩萨提条件、要求:比如愿我顽疾得愈,子孙满堂,大富大贵以后,再给你们重修庙宇,更塑金身;或者为寺院做些事,一定要立碑刻“功德芳名”;或者先给佛菩萨一些供养,然后希求满足所愿。但是不去实修实诵准提咒。这种行为,也可以说是信心不足的表现。
2、只在成功时信仰,不知塞翁失马的智慧
若不承担“一切都是准提菩萨的示现”这一理念,则:成功时骄傲自负,失败时垂头丧气,不知吸取教训。更有甚者,当遇到逆境时,明明因自己没有付出智慧和劳动而失败,却把责任推到自己的信仰层面,从此丧失信心,断送慧命。
所以要持咒之人要抱定一个心态:我的一切不分好坏,都是菩萨“让我来示现”,这样才是真正的准提行者,才能无论在顺逆环境,自身都会成长和成熟;自然宠辱不惊,必成大器。
3、只求幻起不知缘起
一切都从缘起显现,不要梦想“点石成金”。菩萨对整个世间的救度,是通过缘起来实现的,我们的个体更不例外。作为菩萨之显现的准提行者,更是要一切按照缘起行事:把愿望切实落在行动中、学习中、交流沟通中。“佛力是种子,自力是水分,学习是养料,交流是阳光”。
前一篇:精短、搞笑的流行话语[1]
后一篇:怎么才算是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