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海寺镇寺之宝明代古壁画

标签:
文化房产历史佛学图片 |
分类: 展览馆 教堂 寺庙 古建 静物 |
法海寺明代壁画是法海寺的镇寺之宝。法海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物、禽兽、神怪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画面。
壁画特色
法海寺明代壁画所绘帝王气宇轩昂,神态威严。妇女则仪容丰满、美丽、温柔。至於天王、金刚和力士,不仅绘出了勇猛威武的神态,而且还充分表现了皈依释迦如来佛的无限诚心。壁画的人物服饰和装束华丽多彩,千姿百态:妇女梳各种样式发髻,戴各式首师、璎珞、钏镯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样冠帻、衣衫和盔甲,衣服上绘团凤、龟背、团鹤、宝相花、菊花和凤戏牡丹等图案,童子则梳发辫,活泼天真。通过画工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从生理特徵上,使人们易於分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从服式、发式和行动举止及构图关系上,又可鲜明淮确地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画工们非凡的艺术才能。
法海寺明代壁画与山西永乐宫元代壁画相比较,法海寺壁画在规模、力度、气势上不如永乐官壁画,而在人物刻画、图案精微多变,多种用金方法等画工技巧方面,法海寺壁画比永乐宫确实成就较高,在壁画制作工艺上也有新的发展。敦煌壁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但是,敦煌壁画自6世纪发展至清代,连绵不绝,却唯独缺少有明一代的壁画,
法海寺大雄宝殿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九幅极其精美的明代壁画。内容以宗教题材为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墙门的两侧、中佛像座龛背后和左右两面山墙上。佛龛背后绘的是观音、文殊和普贤三尊菩萨以及他们的坐骑,其中的水月观音尤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