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海南三亚槟榔村槟榔园随拍

标签:
高达纤维质生物碱美誉胡椒休闲 |
分类: 风景 公园 园林 建筑、植物 |
槟榔树(Areca catechu
L.)又称宾门、槟楠、大白槟,是棕榈科植物等,与椰子同属棕榈科常绿乔木,主干可长至二十米,树干挺直,叶子集中生长在树顶,在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有栽培。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公尺。槟榔子是棕榈科(Palmae)槟榔树的种子。而槟榔叶是胡椒科(Piperaceae)蒌叶(Piper
betle)的叶。槟榔果略小于鸡蛋,果皮纤维质,内含一粒种子,即槟榔子。胚乳坚硬,具灰褐色斑点。于8~11月果实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晒干,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槟榔子是劣等儿茶的原料,其主要生物碱是槟榔碱,兽医用作驱虫药。
槟榔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居民迎宾敬客、款待亲朋的佳果,因古代敬称贵客为“宾”、为“郎”,“槟榔”的美誉由此得来。在马来西亚,“槟榔”一词源于马来语“pinang”。槟榔也有仁频、宾门等多种称谓。在亚洲的许多地区,例如台湾、印度、海南等地,保留着嚼食槟榔的习惯。它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其它三种为益智、砂仁、巴戟),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具有消积、化痰、疗疟、杀虫等功效,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
前一篇:车拍越南下龙湾市风土人情
后一篇:丽晶邮轮上的细节与局部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