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胶东泥腿子农民画家的家实拍

标签:
农民对联我们一起南崖村渔家休闲 |
分类: 行走各地旅途中的边走边拍 |





























































走进半岛画屋
荷舞翠裙,蝶解花语的时节,我有缘走进了坐落在龙须岛泊南崖村的“半岛画屋”。一个民俗文化居舍深深的打动了我,感染着我。让我顿感自己三十多载春秋的孤陋与苍白。
那是一座普通的旧瓦房,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远远的,就能感受一股淡淡的水墨气息。走进这条巷子,前后左右的墙壁上均是李老师的悬笔之作。刚进大门口,你可以看到代表胶东渔民的道具——生锈的铁锚、漂白的渔网、粗硬的根绳、风蚀的海带浮子。就连海滩的鹅卵石也在门旁小花坛边儿安了家。
“勤耕田无多有少,苦读书不圣也贤”这是刻在李老师木质大门上的一幅对联。它更象是半岛画屋的一张名片。小小的庭院,又是一个渔家民俗文化的缩影。红砖的西厢是厚厚的海苔作顶。古老的拉门上贴着女主人的民间剪纸作品。东厢边立着一架破旧的木质小推车。它曾是我们清黄不接年代中最先进的生产力。小院中间放着一条长长的画案,想必这上面不知留下过多少名人雅士的笔韵。画案东边的小小画板,记录着李老师无数的点精之功。
进入正屋,大大小小的书画作品将狭窄的客厅墙壁布的没了底色。除其与西边的卧室外,正屋大部分的空间都挤在了东边的工作室。这里洗炼着五颜六色与主人的喜怒哀乐。半岛画屋多年来一直是中央美院、山东艺术学院、威海大澳美校的写生基地。近年来也是威海、文登师范学校师生民间剪纸的培训基地。
李做作老师,一名自由画家;一位性格朴实豪放、乐观健谈的中年汉子;一个曾作过近十年海带养殖的胶东橹夫。凭着他对艺术不朽的执着追求,磨铸出一幅黝黑且棱角分明的脸庞,尤如成山头角下沧浪中屹立的礁石,苍劲高昂。一步也不曾离开过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他把对脚下这片热土深深的爱恋之情,写入了他的生命画廊。真诚祝愿李老师的艺术人生走得更高更远。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半岛画屋”的网易博客,共同分享他的美好与快乐!
摄影:刘星云摄影工作室徐龙、钱思阳、张思维、刘星云
前一篇:秋收时节走进山东胶东农家院特摄
后一篇:在醉人甜香气味中首次拍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