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拍黑龙江哈尔滨街头俄式老建筑荟萃
标签:
黑龙江马迭尔宾馆中央大街哈尔滨索菲亚果戈理道里道外刘星云车拍 |
分类: 展览馆 教堂 寺庙 古建 静物 |





























































因为一条街,哈尔滨曾被赞誉为“东方小巴黎”,这条著名的街道就是中央大街。而今,漫步街道上,两侧依然是古老而优雅的欧式建筑,那些老砖、老瓦,都在无声无息地散发着一种慵懒而又热烈的气息,似怀旧或期盼。
这条街的路面由一块块有如面包的方石砌成,自1900年开始兴建,过了一百多年,路面依然严丝合缝,走在上面带不起一点污泥。据说当时修这条路,耗费了无数金钱人力,每块方石的价值都在一块银元以上。
教育书店:中央大街120号,早先为日本松浦洋行,是哈市现存最大的巴洛克建筑。仿17世纪法国建筑的深红色孟莎式屋顶,结合俄式“洋葱头”穹顶,划出了一道分外亮丽的天际线。立面设计雍容华丽,主入口并不太大,上方有一男一女两座大理石人像,男的叫亚特拉斯,女的叫加里亚契德,是希腊神话中的擎天之神。这两座雕塑在文革期间曾被破坏,现在看到的是经过修复的作品,但其艺术价值已打了折扣。建筑三、四层饰以贯通的科林斯柱,窗饰的线条流畅多变,四层设有两个有如花萼般精巧的露台,具新艺术气息的铸铁围栏稍向内缩,恰如一支待放的花蕾。一座露台位于主入口上方,背后映衬着檐口上的涡漩状曲线山花,一婉约,一宏大,却能相得益彰。
马迭尔宾馆:中央大街89号。位于教育书店斜对面,是这条街上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在最辉煌的年代里,它拥有当时哈尔滨最豪华的舞厅及餐厅、最现代舒适的客房,被称为“东方的小凡尔赛”。步入马迭尔,犹如步入一段辉煌灿烂的岁月,更仿佛遁入时光隧道,探寻过去。马迭尔的创始人是约瑟•加斯普,本来是俄籍犹太人,靠着沙俄政府对退伍军人优惠的安置费和中东铁路局的扶持,在哈尔滨开了个专修钟表的小铺。几年之后,正好赶上哈尔滨开埠、洋人大批涌入之际,这位颇富经营头脑的犹太人,在1906年当机立断投资兴建取名为Mоперн(音译马迭尔)的宾馆,一时间富丽堂皇的马迭尔成为当时哈尔滨旅馆建筑中最豪华的多功能旅馆之一,餐饮、住宿、娱乐样样红火,据说厨师都请来自彼得堡和莫斯科王公贵族的家厨。1931年的《哈尔滨指南》俄文版广告中所述“马迭尔旅馆拥有最豪华的舞厅及餐厅,最现代、最舒适的客房”。当时马迭尔的电影戏园,每日放映外国电影,演出中外戏剧与杂技歌舞。1934年遭日伪军队的残酷破坏,开始衰败,也就是震惊中外的“马迭尔绑架案”。解放后,马迭尔最初被改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招待处。”见证过历史上的风云人物。
在寸土寸金的中央大街上,而今的马迭尔宾馆占据着西七道街至西八道街之间整整一个街区,外表被涂刷成为暖色,遮盖了古旧的灰色,使人。建筑1层平面相当复杂,由主入口进入后,北侧通往餐厅、舞厅、冷饮厅,东侧通过一个楼梯厅与小剧场相连,南侧则通向南餐厅及几个辅助性房间。室内墙面上依然保留着当年精美的装饰线脚,优雅的镜子贴面、黄铜制的楼梯栏杆,一一折射出马迭尔宾馆当年的奢华风貌。丰富多变的窗洞造型、在底部托石上大费思虑的阳台,还有连绵不绝、极具气势与动感的女儿墙,以及带有少许德国古典穹顶味道的绿色穹顶,都给马迭尔宾馆添加了几分不可言说的味道。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全高22.5米的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早就成为哈尔滨市的象征,在蓝天白云或者是雪花纷飞的日子里,矗立在江边,成为中央大街的起点和终点。防洪纪念塔的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驯服了惊涛骇浪的江水。塔下阶表示的海拔标高是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