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河北承德世界文化遗产普宁寺实拍

标签:
普宁寺d2阿睦尔撒纳额鲁特承德河北自驾游旅游原单刘星云2011汽车 |
分类: 展览馆 教堂 寺庙 古建 静物 |
普宁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通高27.21米,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经过整体维修后,更具宗教艺术的魅力,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世界之最。普宁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公布的4A级景区,现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普宁寺是乾隆时代修建的第一座寺庙,是一所汉藏结合的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结合的相当完美。
历史
普宁寺始建于1775年,1961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
普宁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部烈河畔,由于寺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俗称大佛寺。普宁寺地理位轩适中,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宗教活动的中心。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军队平定了准噶尔蒙古台吉达瓦齐叛乱。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清政府依照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了这座喇嘛寺。普宁寺的修建和取名都表明清政府希望天下永远太平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
地理位置
普宁寺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它位于山庄外的十二座皇家寺庙的中
历史故事
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额鲁特蒙古,明代称为瓦剌 ,又被称为卫拉特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称为额鲁特蒙古
乾隆即位十年1745年的时候,准噶尔因为首领噶尔丹策凌去世后,族内掀起内讧,争夺汗位的斗争开始
噶尔丹策凌有三子一女,长子是喇嘛达尔扎 ,次子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幼子策旺达什。长子喇嘛达尔扎因为是庶出,不能立为汗王
登上汗王宝座的是次子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由于年幼无知,遂将辅佐他朝政的姐姐鄂蓝巴雅尔拘禁起来。
乾隆十五年1750年,喇嘛达尔扎在鄂蓝巴雅尔的丈夫萨奇伯勒克的帮助下,攻杀了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夺取汗位,但由于喇嘛达尔扎是庶出,难孚众望。一直拥护策旺达什的策零敦多布家族达什达瓦便联合本部骁将大策零敦多布的孙子达瓦齐、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辉特部台吉班珠尔,共谋拥立策旺达什为汗,但计划被发现,策旺达什和达什达瓦被杀,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逃跑后,又趁喇嘛达尔扎不戒备,率兵潜回伊犁杀死喇嘛达尔扎,达瓦齐夺取汗位、阿睦尔撒纳没有实现自己当汗的野心,便不断扩充势力,袭击杀死了他岳父杜尔伯特台吉达什,又征服了和硕特首领班珠尔,率三部人马6000名士兵进攻达瓦齐,早有防备的达瓦齐调集大批军队打得阿睦尔撒纳大败,洗劫了所有财产。在西北没有立足之地得阿睦尔撒纳只得率残部两万人于1754年投靠清政府,并极力进言乾隆皇帝出兵西北.乾隆早有平定准噶尔割据势力之心,遂于1755年,
为了纪念这次西北用兵的胜利,乾隆效仿康熙解决喀尔喀蒙古后,在多伦诺尔修建汇宗寺以一众志的作法,尊重蒙古民族信奉藏传佛教,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仿西藏三摩耶庙即西藏的桑耶寺,是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在西藏讲经说法之地,据传说,桑耶寺是金成公主儿子藏王赞普赤松德赞建造德,又是藏传佛教建立最早的一座寺庙。在承德修建普宁寺,历时四年竣工,建成后普宁寺僧侣众多,香火极旺。
普宁寺里流传着于谦手植牡丹的传说,东塘镇的父老乡亲是十分熟悉的。相传于谦那年从杭州乘船上京赶考,船身颠簸,摇得很厉害,他只得停靠岸边。这场大雨下了三天三夜。三月初三的那天,于谦在船里看见许多人撑着雨伞,提着香篮去岸上的普宁寺烧香,还听到一个老人口中念道:“普宁普宁普天安宁”。于谦就跟了大家也到寺里烧了一炷香。等于谦回到船里雨就停了,自此一路顺风上京赶考。后来于谦被分派到杭州做官,又过普宁寺,他就上岸在殿前亲手种了十八棵牡丹,以抒发感念之情。
文化特色
普宁寺属藏传佛教中黄教的寺庙,座北朝南,建筑在山坡之上,占地面积三万三千平方米,是一座汉藏建筑艺术
山门是普宁寺的前门,是一座宽为五间的门殿,门内供有守护佛法的二天神 ,俗称哼哈二将
,手持金刚杵,护持佛法左为密执金刚,右为那逻延金刚,像高4.34米,质地为木骨泥塑。在山门前原有四柱九楼木牌坊三座.牌坊前是广场,每年正月十三日,喇嘛在此举行打鬼的宗教仪式.山门两侧有东西掖门,以里左右各有宝幢一根,院正中座落碑亭,亭内置御制石碑三通。
碑文分别为:普宁寺碑文、平定准葛尔勒铭伊梨之碑、平定准葛尔后勒铭伊梨之碑、这三通碑文分别记述了
碑亭北为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剪边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内主供有布袋和尚,四大天王,以及护法神韦陀像
,王殿前左右相对为钟,鼓二楼,天王殿东西砌腰墙,辟门,组成普宁寺的第一进院落 。
建筑特征
普宁寺是一座典型的汉藏合璧式的寺庙。整座寺院雄伟壮观,占地面积达2.3万平方米。寺院按建筑风格分为前后两部分,主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对称地分列两边。
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双层歇山式,称为“九脊十龙”殿,内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像,壁画环绕。前后两座主体建筑均建在1.4米高的石砌须弥台基之上,殿前的月台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杆环绕,台阶中央辅有石雕艺术精品“云龙石陛”,四角有叫“螭”的龙头。寺庙中的“金龙和玺”与“六字真言和玺”彩画在古建彩绘中更别具一格。
寺院前半部由山门、幢竿、钟鼓楼、碑亭、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等组成,为传统的汉族寺庙建筑形式。寺院坐北朝南,山门面阔五间,单檐歇山式琉璃瓦顶,内有哼哈二将塑像分列两边。进入山门,东为钟楼,西为鼓
寺院的后部以大乘之阁为中心,四角有四座不同颜色的喇嘛塔。这些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巧妙灵活,体现了喇嘛教的宇宙观,具有浓厚的喇嘛教色彩,是一组藏式风格寺庙建筑。大乘之阁通高36.75米,外观正面6层重檐。阁内置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高22.28米,用松、榆、杉、椴等坚硬的防腐木材雕刻而成,重约110吨。这尊木雕高大雄伟,比例匀称,雕工精细,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