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古老的丁蜀镇蠡河两岸风景随拍

标签:
蜀山石桥期不负斋政书丁蜀镇江苏宜兴紫砂旅游原单自驾游外贸汽 |
分类: 展览馆 教堂 寺庙 古建 静物 |
石桥
横跨蠡河的高高石桥应该是南街这部乐曲的高潮。单孔,古老而坚固,由糯米、石灰和无数块齐整的麻石条砌成。它是现世生活中带有神性的虹,是南街商业、文化、民俗的突出舞台,情节复杂、音响繁重、人物纷纭,它是辐射之核。
黎明,宽阔的桥背上画面驳杂。水鲜翠嫩的菜担、活蹦乱跳的鱼摊、碎骨飞溅的肉墩,拥挤又谐和地安处一地。拎篮人的还价声,甩尾鲢鱼从手中滑出后的击水声,闪亮快刀敏捷利落的鲜红剁肉声,如水开鼎沸。比黎明更早时,四乡八邻的人们就撞落田野的露水一路赶来石桥。排木门扇后面睡眠的南街人,就会被一阵又一阵青竹扁担的“吱扭”声唤醒。等水淋淋满带鱼腥气的红圆太阳自蜀山和蠡河的东面升起,在石桥上最后的鼎沸连同河畔菜馆愈加蒸腾的白雾中,南街岁月中的又一个白昼,便准时到来。
秋、冬、春的南街夜晚落寞,一轮皎月,一座高高的冷清石桥,银丝微漾的河面——这是一幅苏州常见的水印木刻。唯有夏季的石桥之夜,才堪与黎明呼应。晚饭过后的男女老少,拎了竹椅板凳倾南街狭小闷暗的阁楼而出,汇于宽阔桥背。蒲扇、说笑、咳嗽、拍蚊声、劣质烟的细雾,嘈嘈切切。那边,三两槌鼓、几根弦索,便是“小热昏”艺人在唱卖梨膏糖。桥背之上的夜空,星星像密集的汗珠一样难以数清。只有偶尔从水上过来的凉风,才收人汗身。乘凉到兴头上,有乡下的夜瓜船泊靠石桥,人们便纷纷解囊买瓜。红瓤黑籽,汁溢蜜流,那一夜的梦境,全染了碧绿西瓜的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