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南京天妃宫实拍

标签:
南京天妃宫金陵天妃宫旅游摄影历史文化妈祖古建筑刘星云 |
分类: 行走各地旅途中的边走边拍 |

金陵天妃宫 南京旅游景点
步出下关区的兴中门,便看到一座兀立而灵秀的狮子山。长江从它的北面奔流而过,更显出几分壮阔气势。山麓下有一处古迹…妈祖庙(遗址),一般的南京人则称为金陵天妃宫。
妈祖何许人,天妃又从何而来?宋代文学家刘克庄有诗云:“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妈祖名林默,昵称默娘,诞生于福建莆田市湄洲附近的一个小渔村。林默自幼聪敏,稍长从塾师就读,精研医学,通晓气象,尤善水性,是一位热心救助海难的勇敢的渔家女。每当东海海面上经过的商船渔舟遇到风险,她便前往救助。公元987年,她在最后一次救海时,不幸遇难,时年27岁。

妈祖神迹逐渐由民间传到官府,宋徽宗下诏给妈祖庙赐以“济顺”匾额,而金陵天妃宫里的神像则被封为天妃,封号从最初的“济顺”二字,累加到八个字,即“护国庇民普济天妃”,从而树立了妈祖作为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地位。
当年天妃宫建筑选址狮子山麓、长江之滨,不仅地理位置好,风物幽雅,而且与妈祖神迹相吻合。整肃的庙道,庄严的仪门,庙中的两边廊庑绘有海上女神显灵救助的各种壁画,栩栩如生。后殿安坐着端庄的天妃神象。据记载,原先东海一带的妈祖庙里的塑像,是一脸虔诚的渔女形象,而金陵天妃宫的妈祖,因被封为天妃,头戴凤冠,身穿龙袍,内饰霞帔,庄严大度,双目凝神,给人以安然镇涛、威慑四海之感。天妃宫落成后,凡下江下海的人,都要前来朝拜,所以历朝历代香火十分旺盛。需要提及的是,郑和的后裔对妈祖尤为尊奉虔诚。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有一支庞大的后裔。现在后裔中辈份最大的是第十七世孙,辈份最小的是第二十一世孙。他们从事不同的职业,不时到惠民河祖先出海的起点缅怀观瞻,还到天妃宫(遗址)谒祖,寻幽探胜。
金陵佳丽地,兵家必争处。当年那座十分壮观的天妃宫,也毁于兵燹,后人难以窥其貌了。目前保留最完整的是天妃宫石碑。石碑高四米,宽一米五,碑身立于一只大神龟之上。石碑用材质地坚固,碑额雕有四条穿云纹龙,工艺极为精湛,富有艺术想象力。碑上书刻十一个大字“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碑文全部用正楷书写,记述建宫起因,歌颂护海女神无数次踏浪救难的事迹。
南京天妃宫位于南京下关区狮子山麓,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清咸丰三年至十一年,南京天妃宫在战乱中屡遭毁坏。2004年七月以来,为迎接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南京下关区斥巨资予以重建。
天妃即妈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海洋保护神。据史料记载,明永乐五年(公元一四0七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利回国,为感谢天妃保佑海上平安,明成祖朱棣加封天妃为“护国庇民妙灵照应弘仁普济天妃”,赐建“天妃宫”,并亲自撰写碑文,立御碑于宫中。其后郑和六次下西洋出航前,都要专程到天妃宫祭拜妈祖。
刚刚竣工落成的南京天妃宫景区,占地约一点七万平方米,采用明代官式建筑的型制和风格,主要由东西两轴线建筑院落组成。其中西轴线为两进院落,设有天妃宫大殿、玉皇阁及两侧配殿等;东轴线为单进院落,主要设有观音殿和两侧配殿。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在今天的落成典礼上发表讲话说,妈祖是海内外华人共同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代表人物,其体现的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晶。南京天妃宫的复建,对于弘扬妈祖精神、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