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短扬长 筑巢引凤

(2009-12-22 18:54:19)
标签:

技术人才

高科技

用武之地

高技术产业

造化

威海

高区

山东

开发区

房子

财经

分类: 父亲经济学家刘峰昌及女儿文章

避短扬长 筑巢引凤

——威海高区高速发展的经验

(这是我父亲的最新文章)

威海高区,全称为威海火炬高科技开发区,是1991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由国家科技部、山东省政府和威海市政府共同创办,是全国三个火炬高技术开发区之一。建区十几年来,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速度在百分之三十以上,财政收入,年平均递增在百分之四十以上。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率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科技部认定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

人们不禁要问,威海高区何以如此高速度地发展呢,经验何在?

高区高速发展的经验可以列出若干条,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避短扬长,“筑巢引凤”。

威海之短,就是对资金型的加工产业缺乏吸引力。这是威海的地理自然环境决定的。威海地处山东半岛的东端,远离腹地,缺乏廉价的劳动力和廉价的建筑用地。从交通上讲,既无深水大港,又无高速铁路,形不成交通枢纽。从城市配套上讲,既非金融中心,又非贸易中心,也没有形成工业群体。不仅难以得到世界500强的青睐,就是威海近邻韩国的一些大型投资项目都越过威海,舍近求远而落户到烟台、青岛。当年大宇投资57亿元的汽车项目就选在烟台,(破产后被上海通用收购了)70万吨的PX化工厂落户在青岛,这个大化工项目未落户威海,是福不是祸,否则就破坏了威海之长。

威海之长就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也是威海的地理环境、大自然造化的。威海三面环海,依山傍海,城市坐落在山海之间,形成了立体绿化。尤其是海在城市的北面,造化了春夏不潮湿,秋冬不干燥得天独厚的清新空气。这是因为春夏多南风,太平洋的潮湿的风,从半岛南面海域吹来,经过半岛陆地到达威海,造化了海陆调和的不潮湿的凉爽之风。秋冬多西北风,西北大陆干燥的风从北面海域吹来是经渤海、黄海到达威海,又造化了陆海调和的不干燥的干爽之风。威海地处北纬37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高气温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4.6度,最低气温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5度。威海这块风水宝地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因此又是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城市。高新技术产业与资金型的加工业不同,它是人才型的产业,只要能招聘引进了高新技术人才,就会应孕而生。与资金型企业完全不同,勿须花巨额投资去建造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场地厂房等,这就避开了威海之短。从威海高区的经验来看,只要筑好巢就能引来金凤凰——高技术人才。

所谓筑巢,就是打造一个英雄(高技术人才)的用武之地。威海高区十几年来,已经建成一个国家级创业中心,孵化器面积17万平方米。并引进清华大学科技园参与共建威海火炬创业基地。与韩国庆北大学共同创办了“威海——庆北大学中韩科技企业创业中心”,与北美中华联网、韩国光州科学园等国外机构,合作建立了孵化器。设立了种子基金,合作成立了威海创业公司,引进了天衡担保公司,缓解了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今年六月,高区管委会又批准成立威海火炬软件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和联想担保公司。等等。

由于打造了“英雄”(高技术人才)的用武之地,这些年来招引了大量的高技术人才来威海“用武”。现在高区有各类高技术人才7000多人,其中硕士800多人,博士150多人。正是这些高技术人才,孕育了高区高技术产业,高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的57%,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市的58%。高新技术产业,像动车组一样,带动了高区的高速发展。

高区成立的十几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我希望它能更上一层楼。为此提一点建议:建议借鉴两个分校的经验,充分发挥威海“最适合人类居住”之长,把筑巢引凤的经验,由打造“英雄”有用武之地,扩大到建造“英雄”有安居之家,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加大吸引高技术人才的力度,金凤凰就会源源不断地飞来。

威海两个分校即哈工大威海分校和山大威海分校。哈工大和山大都是全国名牌大学,那么威海的两个分校能否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大学,关键在于能否招聘到高质量的师资。招聘高质量的师资,开始是招不来,后来是聘用不了。转折点就是两个分校都建造了一批教师住宅楼,凡应聘教师都可以以平价买到一套住宅,于是应聘者就蜂拥而至。由此招聘的条件也越来越高,由大本提到研究生,最后提高到博士生和博士后,仍然是聘用不了,许许多多博士生都被拒之门外。由于两个分校都招聘到高质量师资,因此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大学分校。

建议高区管委会借鉴两个分校的经验,也建造一批高技术人才住宅楼,凡应聘到高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精英,开始可以用廉租房的形式入住,待事业有成后,再以平价卖给本人。这一套住宅,可不是一般城市的住宅,而是在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的住宅,身价非凡。再加上威海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在全国都是上等的。这样一来,不仅应聘者有了用武之地和安居之家,而且子女的教育也无后顾之忧,如此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也一定会像两个分校那样蜂拥而至,包括清华、北大这些名校以及上海、深圳等这些人才济济的大城市的高技术人才,都会前来应聘。招聘的条件也会越来越高。高技术人才也会由招不来到聘用不了。

可能有人质疑,由政府花钱盖住宅楼,那得花多少钱,值得吗?

首先讲,花钱并不多,同为了招商引资建造基础设施相比,不过九牛一毛。何况这笔钱只不过是垫付而已,住宅卖了,投资就收回了,政府只是少赚点卖地的钱而已。至于值得不值得的问题,在我看来,不仅是值得,而且是一本万利,甚至是无本万利,红利高的很。

我在职时,为了引进一项2000万美元的高技术专利,到美国考察一家高技术公司。这个公司2000多名员工,都是高技术人才,绝大部分都是从各国招聘来的,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招来的。接待我的就是一位印度的高技术人才。刚来还不到一年,他讲,他已经按揭了一套别墅和一辆小汽车,夫妻俩已到欧洲旅游一次,生活舒适,事业有成。美国不过是垫付了一点别墅和汽车的钱,可是这位高技术人才,将来不知要为美国创造多少财富。美国这个国家向来不搞招商引资,但却大搞招聘各国的高技术人才,美国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其财富大部分都是从外国招聘来的高技术人才创造出来的。而与美国相反,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的国家,长期发展不起来,主要原因之一是人才外流。印度的高校,全部都是英语讲课,因此印度就成为美国招聘人才的主要对象。

人才是无价之宝,一名高技术人才,一项高技术专利,创造的价值,有可能超过数十亿的投资的大项目,而它的付出只不过是垫付了一套住宅款。我们还可以匡算一笔粗略的大帐,高区现在有研究生、博士生一级的高等高科技人才近一千人。如果以平价住宅能把这一等级高科技人才翻一番,要垫付3亿元(每套住宅150平方米,每平方米包括土地费造价2000元,每套30万元,一千套3亿元)。可是一千名高科技的精英,就可能把高区的高技术产业翻上一番,那就是几百亿,上千亿元。究竟值得不值得不是一目了然吗!       刘峰昌2009.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