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新开放的圆明园九州景区

标签:
景区杏花春馆秋景山形水系禹贡九州圆明园风景摄影旅游 |
分类: 风景 公园 园林 建筑、植物 |
九州景区的历史文化特点
九州景区位于圆明三园西部,相较于闻名于世的西洋楼遗址却鲜为人知。在历史上,九州景区是集圆明园建筑、艺术、收藏之大成的精品核心区域。此次开放的区域占地面积 约 40 万平方米,包括: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州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曲院风荷、洞天深处共14组园林景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九州清晏。
作为皇帝处理朝政和园居的九州景区是圆明园的核心地带。
正大光明作为前朝宫廷区是接待外藩处理朝政之所,后苑为沿后湖分布的九个人工岛屿。寓为“禹贡九州”之意。每座岛屿既是独立的园林景观,组合后又是一组自然天成的神仙幻境。九岛之中最大的岛屿是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的地方——九州清晏。岛上的圆明园殿悬挂着康熙御赐匾额“圆明园”。以佛教中的“圆”即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即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来寄托对这座旷世园林的祜佑,也借以表达对子孙后世的无限期许。
九州景区背景介绍
据史料记载,九州景区始建于康熙年间,主要成景于雍正、乾隆两朝。该景区由环绕后湖的九个人工小岛上的不同园林风景组成,由南向北按逆时针方向排列,依次是九州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整个景区的园林布局在设计上模仿全国疆土,取“禹贡九州”传说的意境,既表达了清帝“不出圆明,统治天下”的政治理想,又象征着祖国统一。
盛时,这里牡丹争艳,竹影婆娑,金鱼戏水,杏花飘香。清帝每年有 8 个月时间常驻此地,娱情山水,修身养性。各岛建筑错落有致,情趣不同,不着痕迹的融入山水之间,为整个圆明园的建设塑造了雏形,奠定了基础,称得上是“园中之园,景中之景”。
1860 年,英法列强发动罪恶的鸦片战争,联军闯入了这座旷世园林,对其进行了无耻的破坏和洗劫。最后,还无情地焚毁了整座园林。九州景区也从此罹难,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再经百年风雨,景区已面目全非,有的景点成为麦地田野,有的成为车间工厂,更多的则成为农户的聚居地。
近年来,早日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促进自身发展,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圆明园管理处加紧了对西部园区的清整和开发,特别是加大了对九州景区的整改力度。首先,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逐步恢复了各景点的山形水系;其次,按照园林盛时情况进行绿化调整,并按“ 4A 级”标准全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同时,依据历史资料及现实的需求,加大了对景区的环境治理和景观提升。
自 2003 年至今,九州景区所有景点全部清整完毕。期间,管理处工作者在各行业专家的指导下,作了大量艰苦工作:搬迁住户,清理外运建筑渣土及生活垃圾;挖湖堆山,恢复原有地貌;绿化植被总面积达 20 余万平方米;修复、整修驳岸近万米,铺设道路数千米。此外,九州景区所有水域基本恢复原貌,共注入中水约 30 余万立方米。
九州景区山形水系已基本恢复,各景点建筑遗址清理、整修完毕。经过科学发掘,在原址复建和重修桥梁十余座。各岛之间既独立成景,又通过桥梁连接为一个自然和谐的整体,从中已可窥见当年概貌。
九州景区前、后湖及曲院风荷水环境已恢复当年盛况,人们既可以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还可以在湖中划船嬉戏,别具一番韵味。
整修清理过的九州景区,更具内涵,更有魅力,将向世人展示它复苏后的特有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