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坟风景随拍
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醇亲王陵寝
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的第七子,他除是光绪的本生父和慈禧的四个小叔子之一,还是慈禧唯一的亲妹夫,所以格外受到慈禧的眷顾和信用。不过醇亲王志大才疏,自诩知兵好武,很想步武和重振祖宗入关时铁骑横扫千军的八旗雄风,却实在没有什么政绩伟业可言。倒是他当“太上军机”时,曾主持与李鸿章一起兴办北洋海军,把不少钱挪作慈禧营建颐和园的一己之私,使得“渤海湾换作昆明湖,铁甲舰变成大石舫”,成为人们记忆犹新、没齿难忘的恨事。不过醇王一生戒慎恐惧,对慈禧惟命是从,把“家大业大祸也大”作为座右铭,所以能善始善终,到1890年病逝时,谥为“贤”,尊为醇贤亲王,配享太庙,祀以天子礼,得到“皇帝本生考”的称号,死后的哀荣高于亲王的礼制,其陵寝的规制也优于一般的王陵,是现今西山的历代陵寝古墓中规模最大又保存最完好的。它处于现在的海淀区苏家坨镇大西山风景旅游区内(原北安河乡草场村地界),大约是由守陵者发展而成的庄户村落,现在就叫七王坟村。
七王坟也是醇亲王在同治年间因病在西山养息时自己选定的,在西山妙高峰下,唐代法云寺旧址,金章宗所设西山六院之一的香水院之地,经过多年营造。它坐西朝东,前方后圆,面临朝阳旭日,后邻万壑松风,气派里带着野趣,尊贵中露出闲逸,依山顺势,步步升高。进入陵区先是111级青砖石阶,不陡不险,却首先让人生出仰之弥高之感。
上得平台,是一座黄琉璃瓦的碑亭,其四面辟券门,内中矗立着光绪亲书铭文的石碑。按照《大清会典》的规定,黄琉璃瓦只有皇家能用,王公宅邸、陵寝至多用绿、蓝色琉璃瓦。仅此一端,就能了解醇亲王身份的不同凡响和七王坟规制的非同一般。据有关记载,在醇亲王过世时,最初打造的石碑比现在碑亭里的要高大伟岸得多,已经运到了草场的山下,可实在无力搬运上山,不得不留于山下,竖立在醇王同母弟孚郡王墓园的碑亭中,而将这块较小的石碑刻字抬上山来。
七王坟陵寝的林木之盛,是现今存留的王陵中极为少见的。就是这林木之盛,使醇亲王死后难安。那是在他死后的六七年,其墓后一株金元时期的大白果树长得枝繁叶茂,就有人在慈禧面前造作谣言,道是王爷的坟上长白果树,“王”上加一“白”,俨然是个“皇”字,会使皇家的风水移转。经过顽固守旧的封建卫道士推波助澜,慈禧终于下懿旨命令砍掉那株白果树。这当然不是慈禧对已经死去多年的醇王有什么宿怨,还要找他的麻烦,倒可看成是对亲政后锐意变法、越来越不听话的光绪皇帝的一种警告。果然没过两年,就发生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使中国的历史发生倒退,也注定了清朝衰极必亡的命运。
七王坟是非常罕见的阴阳宅,陵寝北侧就是阳宅。醇亲王生前自取别号“退潜居士”、“九思堂主人”,处处向慈禧示以谦退、无为之意,以防招灾惹祸,所以陵寝的阳宅也取名“退潜别墅”。它是一个五进的四合院落,也是构思精巧的一处园囿。此处阳宅因为一直是一个培训中心,闲人无法入内,使这处王陵的阴阳宅保存得如此之好。去年北京市作为人文奥运保护规划的一部分,投资对七王坟进行了抢险修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