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旅行/见闻北京香山寺香山西山皇家登山锻炼身体空气植物环保 |
分类: 风景 公园 园林 建筑、植物 |
北京香山寺遗址(二)
康熙十六年(1677),开始营建京都西北郊皇家园林,建成香山行宫,其范围在香山寺一带。乾隆九年(1744),成立香山工程处。乾隆十年(1745),开始营造香山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香山寺被列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乾隆帝赐名“香山大永安禅寺”。
乾隆十一年(1746),弘历皇帝御制香山寺诗曰:“寺建于金世宗大定间,依岩架壑,为殿五层,金碧辉映,自下望之,层级可数。旧名永安,亦曰甘露。”乾隆时期,香山寺得以修葺,堪称西山诸寺之冠。
香山寺在璎珞岩之西,北向建有香山永安寺第一道四柱三间冲天式牌楼。过牌楼,路两侧至知乐濠是买卖街。知乐濠之端东向建有三间四柱冲天式牌楼,上嵌乾隆御笔“香云入座”。再上为香山寺接引佛殿,一座三间歇山式,殿前两侧是八字雕花看面墙。殿前建立两旗杆。正殿外前檐向东挂“香山永安寺”匾一面,蓝地金字乾隆宝。
再上为永安寺的天王殿一座三间,歇山式。门上挂乾隆御笔粉油蓝字诗意匾五面。殿后平台两侧建有钟楼、鼓楼,为二层歇山式,路边北侧建四方碑亭一座,内设:乾隆十一年(1746)御制娑罗树恭依皇祖元韵碑。
再上,平台上南北各建有八角重檐碑一座。循路而上,有四柱冲天式牌楼一座。进内两侧建有圆灵应现殿配殿两座,各三间。南配殿一座三间,明间向北设神台;北配殿一座三间,明间向南设神台。再上台阶为七间单檐歇山式“圆灵应现”大殿,明三间照壁前向东设神台。正殿外檐向东挂“圆灵应现”匾对一分,蓝地铜字,乾隆宝。殿外中间地设,石座青绿铜五供一分,石座大铁炉一件。再前设石屏一,中刊金刚经、左心经、右观音经,屏后恭镌乾隆皇帝御笔燃灯古佛、观音、普贤诸像,并御制赞语。
圆灵应现殿两侧各设罩子门一座。殿后高台之上,是“眼界宽”厂厅一座三间。正间外檐向东挂“眼界宽”匾一面,粉油蓝字,乾隆宝。眼界宽南北接出游廊,又似环爬山廊,曲折而上,与“青霞寄逸”楼相连。
青霞寄逸为两层歇山顶,上下各三间的楼一座。下层前檐向东挂“青霞寄逸”匾一面,青地金字,乾隆宝。第二层,楼外檐向东挂“鹫峰云涌”匾一面,青地金字,乾隆宝。
青霞寄逸楼下,靠壁建有“水月空明”殿一座三间。正殿外檐向东挂“水月空明”匾一面,绿地蓝字,乾隆宝。
水月空明殿前建有“詹卜香林”六方亭式楼一座三间。第一层,亭外前檐向东挂“詹卜香林”匾一面,粉油蓝字,乾隆宝。第二层,亭外前檐向东挂“无住法轮”匾一面,粉油蓝字,乾隆宝。第三层,内隔断上挂“能仁妙觉”匾对一分,乾隆宝。亭外前檐向东挂“光明莲界”匾一面,粉油蓝字,乾隆宝。
前一篇:北京香山寺遗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