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正祥
正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7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申沃客车艰辛的公交之路

(2006-06-19 12:28:53)
申沃客车艰辛的公交之路

在国内客车行业微利的状态下,洋品牌过的也不轻松。以上海申沃为例,经过几年的沉浮至今还在贫困线挣扎着,面对国产客车的技术和产品日益成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虽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仍然举步维艰。

政策保护之下依然亏损

申沃客车即使实现了本土生产,但价位还居于国产同档次的上游,故销量始终一般。虽然上海巴士、大众两家大集团近年来购置的新车中VOLVO品牌占有很大比例,但运营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上海经营公交市场的三巨头中上述两家占有绝对份额,也恰恰是这两家在半年内就把政府补贴的亏损额度使用怠尽。倒是三巨头中的小老弟——强生公司采购申沃客车虽少却保持着难能可贵的年均1300~1500万元的赢利。笔者了解到,国内客车市场虽然微利,但申沃客车的利润还是可观的,有业内人士指出:申沃客车的品牌价值要高于使用价值。

众所周知,产品如果不能达到一定的批量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就降不下来。而申沃客车一直以来只是在本地市场才拥有大批量的定单,但上海每年只有2000辆的公交车更换计划,申沃能支配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其价格始终高于同类产品一倍以上,产销量也就因此得不到明显提升,整体运营成本也就居高不下。甚至因为其产品的高价位也把本地的公交运营企业拖累的年年亏损惨淡经营。

基于这个原因,一些费尽辛苦才开拓的外地用户不得不采取更换车辆和停止采购的方法来缓解自身的经营压力和平息乘客对提高票价的讨伐声。2005810日以后,沈阳市最豪华的环保空调车———800路公交车,将高档的申沃空调车改换为不带空调的亚星车型。该线路的票价也随之降为1元,并且IC卡月票也可以使用。800路公交车变身的背后,是康福德高安运巴士有限公司从丰城客运公司手中接管该线路并重新经营。环保空调车投入成本较高、票价较高,因此该线路乘客一直比较少。此前,这条豪华空调公交线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重压之下的产业延伸

在经受重重压力之后,申沃客车开始寻找其他的生存机遇。

200437日,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与青岛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生产城市客车,合作意向书签约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控股青岛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客车制修股份有限公司,并通过重组在青岛建立新的客车生产公司,作为申沃公司的生产基地,生产申沃品牌的城市客车,主要满足青岛及山东市场需求。8月18日,占地30万平方米的青岛公交集团客车工业项目在胶州奠基。

    此次合作,申沃客车是基于青岛及其周边市场。据了解,目前青岛市各类公交客车在线数量为3300余辆,每年用于更新换代的车辆约600辆左右,客车生产基地建成后除了青岛市公交自身需求外,还将销售到省内外其他城市以满足江、浙等市场需求。

为适应局部市场对中型客车的需求,上海申沃客车公司与青岛申沃客车公司近期合作研制出了新一代城市客车——SWB6850型客车。该车型客车采用江淮专用客车底盘、玉柴YC4112ZLQ型发动机,功率为125千瓦,环保指标达到欧洲Ⅱ号排放标准,其综合经济技术性能达到目前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该车的车身宽度适合穿街走巷行驶的需要,宽敞的车内空间,更能适应申沃客车对青岛和江、浙等目标市场的需求。

双品牌战略

 2005年7月28日在北京国际客车展上,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潜心研究、精心打造的“申威”SWB6116高等级城市客车,首次亮相。这是该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研发的首辆具有自主品牌的高等级城市客车。

SWB6116高等级城市客车是申沃公司第一款使用VOLVO全球开发流程原则的自主品牌高等级城市客车,为此,该公司专门设计和注册了新的商标。至此,申沃客车在华的VOLVO和“申威”双品牌运作战略正式出炉。

此举被业内人士看作是申沃客车适应本土市场环境的一个无奈之举,毕竟价格是目前国内客车市场的主导因素。申沃客车同时也对此解释说,此举是申沃客车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拓宽申沃车系的战略举措。在展会的新闻发布会上,申沃高层坦言“上海是申沃的重要市场,但更希望进入其他城市”。 另据申沃客车内部消息,2006年上半年还将推出一款与美国某公司合作生产的新车型,至此,申沃客车不仅规避了VOLVO的价格劣势、拥有了吸收VOLVO技术的自主品牌,还跳出了VOLVO的品牌局限。但据笔者了解,新车型的价格依然在上游徘徊,和原有产品的价格浮动不大,价格阴影还未从申沃客车的头顶上彻底散去。

2005年北京的公交车定单大战之后,上海将成为今年客车企业争夺的主市场。厦门金旅、丹东黄海、桂林大宇等企业都已蓄势待发,将在申沃客车的家门口上演一场惨烈的市场争夺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