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的心理软件能弱化和删除(续5)
70老娘带儿深山戒毒
记者:大师已详细地介绍了不良软件,从发现到弱化再到删除的全过程。但是,我担心的是,这些删除的软件,还会不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大师:你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一种不良软件,包括严重到一定程度的“顽疾”软件,在删除后,一般都会稳定一段时间,这倒不是产生了“免疫力”,而是有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都知道,软件的安装是靠“经历”来实现的。因此对产生不良软件的人或事会有很强的排斥性,所以,不良软件此时很难死灰复燃。但是,我们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的不良软件虽然被弱化和删除,但产生不良软件的社会环境和土壤依旧存在,仍然会时时影响、腐蚀每一个人,包括被“蛇”咬过的人。因此,可以说,不良软件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不过是被“咬”过的人,对不良经历的危害,认识得更深刻、警惕性更敏感一些罢了,谁也没有天生的“免疫力”,更不存在“一劳永逸”。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心理软件的强化和升级,有些时候本身就是通过战胜不良事物的“经历”得以实现的。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两点必须注意:第一是删除“顽疾”必下“猛药”,力求除恶务尽。对于删除“顽疾”软件采取措施时,决不能心慈手软,更不能点到为止,因为不良软件到了“顽疾”这个程度,如不给以“重创”,根本不可能伤其要害,动其根基,只有连根拔除方能彻底解决问题。李先生家居温州,是一大集团公司的总裁,旗下分公司不下20家,可以说是一个统领千军万马的帅才。然而,他最挠头的不是企业的发展遇到的瓶颈,而是他的千金小姐常令他寝食不安。李小姐正值花样年华,可她不好好在中学读书,成了一帮“娘子军”的头儿,在社会上、学校里弄得鸡飞狗跳,几乎成为派出所里的常客。每每这时不是李先生亲自出马,就是亲朋好友出头,把她从应该去的地方“捞”回来。说李先生对女儿不关心、不用心那是不客观的。当他第一次发现女儿跟一些社会不良青年鬼混时,便花重金将其送到江苏无锡读书。李先生天真地认为,只要花钱让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就能改好,可谁知其女儿只熬了半个学期就再也读不下去,又溜回了温州。不甘放弃的李先生又再次将女儿改送到上海读书。没想到更不理想,还不到一个月,便又偷跑回来,直接住进了宾馆。要不是因为拦路抢劫女中学生被警察抓获,李先生还一直蒙在鼓里,以为女儿在上海读书呢!李先生让女儿离开“是非之地”,切断与那些“小混混”的联系,这对于其女儿身上的不良软件处于初期的时候,效果肯定明显。但是当其女儿已发展到成为派出所的常客之时,至少说明其身上的不良软件已强度很大,仅仅采用“躲避”的方式,显然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其女儿的身体虽然离开了当地的不良环境,但是她心理的不良软件并没有受到丝毫挫伤,更谈不上删除了。因此,当不良心理软件已强化成为“顽疾”软件时,仅仅靠“躲避”和一些不疼不痒的措施是无法删除的。李先生的女儿最后堕落成为抢劫犯,与李先生的“心慈手软”和删除措施不得当是有很大关系的。
沈阳有位很富有的张先生,其儿子为了给女朋友买东西,便将父亲的坐骑——宝马车偷来卖掉了。当警察破案发现是他儿子干的后,张先生毫不手软,将儿子送到了派出所,要求对其儿子严惩。据说这种事儿,法律上有个说法,直系亲属之间发生侵财案件,可以网开一面。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许多人对张先生的做法不理解,认为可以在家教育好嘛!就连他夫人也不赞同,怕儿子受不了这个罪。可张先生非常清醒,他说偷盗是一种违法行为,儿子虽然偷的是自家东西,但是如果这次宽容了他,难保他今后不去偷别人的东西,到哪时候我肠子会悔青的。因此,长痛不如短痛,只能忍痛割爱了。张先生当然不知道我这里还有删除“顽疾”软件,必须给予“重创”这一说。但是,他深深地知晓老祖宗留下的那句古话“惯子如杀子”的理儿。温州的李先生、沈阳的张先生,这两个老子都心疼儿女,可是对待子女的态度和行为截然相反。子女们最后吃到嘴里的果子是苦是甜,除了两位父亲,两个孩子知道外,世人不也是同样看得很清楚吗?
第二是切莫忽略修复与重建。拆除“顽疾”软件后的人,尤如大病初愈,需要认真地帮助其“康复”,这里的“康复”主要是指同时安装所需的心理软件并且加以强化、升级心理软件。有些人认为,遭到了这么大的重创,谁能没“记性”?不会再出问题了,也不会再回到从前的老路上去了。殊不知,此时是最危险的时刻。因为,一个人的不良软件升级为“顽疾软件”,这中间一般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良软件是“长驱直入”,那么就说明它没有遇到“阻力”,也就是说没有遭到“防火墙”的“阻击”,或者说这个“防火墙”功力很弱,或者说根本就没安装过“防火墙”,才使不良软件“疯长”。当一个人的“顽疾”软件被删除后,虽然在删除过程中,对建立“防火墙”或者原有的弱小的“防火墙”有了一定的强化作用,但是并不等于“防火墙”已足够强大。因此,这个时候要特别防止不良软件乘虚而入,强化、升级相应的软件尤为重要。全世界最难删除的软件应属“毒瘾”,因为“毒瘾”不仅是心理上安装了“顽疾”软件,生理上的依赖也使人难以摆脱。
有位长春的陈先生因解除病痛,长期服用一种有海洛因成分的药品后成瘾,折磨得瘦骨嶙峋。妻子离开了,哥姐不理他,多次从戒毒所走出来,但由于心瘾没除总是复吸。又一次从戒毒所回来后,70岁的陈大娘流着泪说:“娘不怪你,要是不得病咋会染上毒品。儿子我带你到山里戒毒吧,你能受得住吗?”陈先生看到已近残年老母亲心疼自己这样伤感,虽然早已对戒毒心灰意冷,心想就是为了母亲的愿望我也要试一试。于是母子俩经过数小时颠簸,来到辽宁丹东深山里的农村。这村子民风淳朴,几乎与世隔绝,空气也格外的新鲜,是戒毒的好地方。陈先生到的当天,心瘾就发作了。他硬挺着平躺在炕上,两眼直瞪瞪地盯着天棚,双拳紧紧握在胸前,一声都不吭。陈大娘心疼的直流眼泪。陈大娘说:“我最担心的是他想不开会自杀。”陈大娘说儿子毒瘾发作时真是太痛苦了,他经常鼓励儿子“你难受时一定要坚强”,“你千万要想得开,就算为了我。”陈妈妈每天除了给儿子做好一天三顿饭外,有时间就带儿子去爬山,还给陈先生讲过去的故事,说他小时候就有犟脾气,啥事认准了就干,不知道像谁!陈先生每天都从母亲身上接受着各种信息,使他身上诸如勇气、信心、意志、坚强、责任等软件,都得到强化而不断地升级。母子相依为命一年后,陈先生果真戒掉了毒瘾,至今4年没有复吸。试想,如果没有老母陪儿隐居深山这一段“经历”,陈先生纵然经受了“戒毒所”的“重创”,出来后仍然会复吸,因为他能够抵御毒品诱惑的心理软件尚不够强大,有的甚至没有建立起来。由此可见,对于刚刚删除“顽疾”软件的人无论本人或其他什么相关的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前功尽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