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是由心理硬件和生理软件组成的
她把女儿养成了男孩
记者:请问大师“如果说支配人行为的‘心理软件’是后天安装上的,那么刚生下来的小孩,为什么饿了会哭,疼了会叫,自己会拉屎撒尿”?这些行为是什么支配的呢?!
大师:那是本能。人一旦安装了能支配行为的“心理软件”,对于饿了、疼了以及拉屎撒尿的需要,便不会用哭、叫或随便来处理了。有谁见过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拉屎撒尿在床上呢?人的本能不仅仅体现在“吃喝拉撒睡”上,还有恐惧、食欲啊,等等,都是与生俱来的。这些本能的东西之所以先天带来,就是因为在没有装上心理软件之前,为了保护自己和生存的需要而发出的求助信号,这正是“造物主”神妙之处啊!
美国心理学家汤姆森·约翰逊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把在地震中丧失双亲的一对孪生兄弟,分送给愿意收留他们的内华达州的一个议员和佛罗里达州的一个穷人,并对二人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跟踪调查。
结果议员家中的那个孩子由于受到较好的熏陶和文化教养,性格既活泼外向,又温文尔雅,最后成为内华达州一位很有名气的律师。而那个在贫民窟中长大的孩子则继承了他养父的一切特点,甚至变本加厉:懒惰、粗暴、冷酷、野蛮、不思进取,最终沦落街头,成为该州众多流浪汉中的一员。
如果支配人行为的软件,不是后天安装的,那么这对孪生兄弟的命运应该是殊途同归,而不是“南辕北辙”。这对双胞胎天壤之别的事实说明,即使是具有同样基因的双胞胎,如果后天安装的软件不一样,人生的命运便也会迥然不同。
后天安装的心理软件,不仅能把“双胞胎”这样“同路来人”,改装成“形同路人”。而且还能使生理硬件定型的男人,自愿成为“变性”的女人;生理定型的女人,自愿成为“变性”的男人。从女孩李莉和男孩王兵的故事里,你更会“领教”到心理软件的“威力”:它不但能左右人的正常行为,强化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能让人改变生理硬件。
女孩李莉的故事,在她的同学那里早已不是一个秘密。
今年29岁的她,本科毕业于一所著名大学。除了名字,在李莉的身上看不出一点女性的味道:一件男式的羽绒服将短头发的她包裹起来,她的眼神冷冷的,没有丝毫的妩媚,就连抽烟的样子,也和男生一样。
“我们家是那种典型的女强男弱,在我妈妈的身上,我从来没有体会到什么叫女性的柔情。我是家中的老小,从小就喜欢跟着哥哥和男孩玩,我看不起女孩。”
“以前我没有觉得什么异常,等到了读大学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内心是个男孩子。”李莉说在大学,她有个同寝室的女朋友,俩人总是在一起。大二那年,女朋友谈恋爱,她莫名地躁动不安,找茬和女朋友打架,打完架自己又会后悔。等到女朋友失恋后她又莫名地高兴。
“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觉得我无法忍受和她分离的痛苦,就向她表示我要照顾她一辈子。她吓坏了,第二天她就消失了。”李莉说她将那种类似失恋的痛苦藏在心中,不愿再与人接触,考研成了她的出路。
在读研究生的这几年,李莉发现自己无法和男性谈恋爱,就向父母摊牌,不甘心的父母把她领到大连的一所医院去看病,当医生把“同性恋”这个诊断说出口的时候,正统的李家父母几近崩溃了。
李母悔不当初:“我一直把她当个男孩子养。”③
男孩王兵的母亲说起儿子的事情已泣不成声:
我的儿子现正在一所外地大学读书。他刚刚上大学的那年寒假,回来后整天不着家。我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看同学去了。起初,我没太当回事儿,后来我无意发现他所谓的同学其实只有一个人,那个人是个男的,梳着长头发。我感觉他们的交往不太正常,超出了一般男孩之间的交往。
我的儿子有记日记的习惯,一次趁他离开家的时候,我偷偷地到他屋子里翻出了一本日记。看过之后,我的头都要炸了!日记里面,儿子记下他对那名男子的爱恋。看着那些情意绵绵的话,我的心脏病差一点犯了。当天晚上,儿子回到家,我当面问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子说了实话。
他在沈阳读高二时,就认识了那个男的。他们是在一个浴池洗澡时相识的。两人交往已经有三年了。
我们娘俩哭了一个晚上,儿子向我发誓:“妈妈,我一定改,我保证再也不和那个男的交往了。”
有了儿子的保证,我的心总算踏实了一点,但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儿子返校后,一个月的话费竟高达400多块钱。我后来一查,他全是给沈阳打的电话。逼问他,他终于承认还是打给那个男的。
为了这事儿,我让他请假回了趟家,当面质问他为何不听我的话。儿子跪下来求我不要难过,他泪流满面:“妈,有时我也不想这样,可是我没法子啊,这不能全怪我啊!”
这事到底该怪谁啊?对于儿子的今天,邱女士表示她也有责任。她告诉记者,早在儿子四五岁甚至更大一点时,他长得很文静,又不是特别淘气,特别是因为邱女士很喜欢女孩,总觉得没生个女儿是个遗憾。于是她就经常买一些女孩衣服,给儿子打扮,还经常给儿子梳上小辫子,扎上花头饰。邱女士讲:“那时带儿子出去,很多人见面都以为他是女孩,都夸他长得漂亮。当时我听了心里挺高兴,根本没在意这是不是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阴影。现在,我总认为儿子今天能这么‘特别’,是因为我的糊涂造成的。我现在却没有办法补救啊!”④
一位省妇幼保健院的章主任说,0到5岁是一个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要在性别上给孩子一个科学的教育方式。性别错位的教育虽属无心,但在客观上确起到了一定的误导作用,其后果相当可怕,轻则对孩子的今后产生不良影响,重则会导致“同性恋”倾向,事实上两个孩子已经有了严重的同性恋现象。
我这里不是想说同性恋如何如何,更没有对人为地改变生理硬件有不恭之意。毕竟是人家自己身上的零件,修理哪个部位,怎么调整布局,的确与我们风马牛不相及。我主要是想通过这个事例说明,社会上的一些“变性人”,除了极个别的是“上帝”开的“错位玩笑”外,绝大多数都是后天心理软件“错装”的结果。我相信,这个世界还不至于有人荒唐到这种地步——“不变性,宁可死”,拿自己的生理硬件改来改去开玩笑。
人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这句话告诉我们,仅仅有先天带来的硬件和本能,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真正意义上的人应该是具备生理硬件的同时,也安装了适应于生理需要、生存需要、生产需要,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心理软件,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句话,人是由生理硬件和心理软件组成的。
①陈川:《六岁男孩与羊为伴不说话》
②房立:《女儿身男儿心》
④贾咏:《我的儿子是同性恋者》
(我是沈阳人,愿与大家交流,电话:1384205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