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老房子
(2013-11-15 13:33:59)
标签:
静水流淌回忆老房子家记忆童年 |
分类: 静水流淌回忆 |
老家的房子要拆迁了,父亲,母亲的心情是喜悦的,是啊,辛劳一辈子,终于能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新房子,对于两位老人来说,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父母这一辈子是清贫的,他们用微薄的工资把我们姐弟四个养大,供我们读书,还要赡养老人,周济亲朋,所以他们手中始终是紧巴巴的,更没有余钱建起一套房子。
我们家的老房子是1988年搬进去住的,之前已经经历过好几个主人了。这是70年代建的工厂联排砖瓦结构平房,一排过去大概有八套房子,每套大概四十平米左右,前后三间房,前面有门廊,一般是一家人家一套房子,我们由于人口众多,大概可以算是厂里人最多的家庭了,又是双职工家庭,最后给了我们靠东的连起来的两套房。父母把两套房里面打通,开了两扇门,于是就成了一套有着六个房间的房子,然后又在房子旁边把原来人家搭的工棚翻新重盖,建起了一个有着两个房间和一个鸡棚的柴火间,还把厨房北边空余的位置用木槿和竹子围了起来,成了家里家禽的放养场所。这样一来,我们家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了,一直到现在。
六间房子,朝南的两间,一间做客厅,一间做父母的卧室,朝北的两间,一间做储物间,一间和中间两间房间一起做了卧室。尽管这样,在我印象中,家里始终是拥挤的。特别是随着我们长大,房间就变得不够用了,先是大姐回到厂里工作后,直接向厂里申请了宿舍,接着把储物间进行改造,变成了我的房间。房子最后变得空闲下来是直到大姐,二姐先后买了自己的房子,三姐去了上海,我读了大学以后,房子才有些空荡荡了,多数时间也就只有父母和奶奶住在这六间房子里面了。
其实那时候房子的产权都是工厂的,我们只是租住,每个月象征性的交上一二十块钱,因为价格低廉,房子又大,父母放弃了搬到厂里面分配的两居室楼房的机会,虽然,那时候我一直都很羡慕别人家住在楼房里,觉得那是现代化生活,而平房又漏雨又漏风,还有老鼠和蟑螂。现在,当有了自己的房子,却开始怀念家里漏雨又漏风的房子了,因为住在那里的时光回忆起来是如此的美好。
等到09年工厂真正被破产拍卖后,这些房子也卖给了职工,父母也用非常低廉的价钱买下了房子的使用权,真正拥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虽然这是一座看起来已经破败过时的房子,但这里住着的却是幸福的一家人。
住在这里的这些年来,父母在房子后面开垦了一块菜园,种上了时鲜蔬菜,在房子前面平整了土地,栽上了各种树,于是房前屋后就到处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现在想来,颇有些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
09年过完年后,父母和奶奶都搬到了常州,老家的房子租给了别人,我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虽然心里一直惦念着那里,但始终在外忙与盲,找不到回去的时间。而且心里也从没想过房子会突然没有了,毕竟那里离市中心较远。
今年五月,老家房管局打电话给父母,说要拆迁,给的条件很苛刻,不但房子要被拆掉,还要另外花上二三十万买安置房,包括父母在内的居民们都不同意那个方案。事情就被搁置下来了。上上周,也就是11月1日,政府又给父母打电话了,毫无商量余地的通知说要求搬迁,并给出了修正后的方案。平心而论,这个方案还是比较合理公正的。父母很是开心,因为不但不用出钱就可以换来一套新的安置房,另外还会有一笔补偿款,足以到时候给新房做一个简单的装修了。父亲上周五本来是要飞回常州了,临时也改变了方案,退掉了飞机票,换乘了回老家的火车票。
今天,母亲说已经签订好了拆迁合同,听说这些老房子这个月就会被推土机推倒,也意味着我没有机会回去再看一眼我们的老房子了。还好,那些温暖而幸福的记忆还保留我的心里。、
再见,老房子,再见,我的童年!
前一篇:慢慢长大(三十九):十二颗牙
后一篇:看你慢慢长大(四十):发烧的小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