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一):月薪七百元的工作。
标签:
现实照耀生活流动人口农民工收入差距公平公正杂谈 |
分类: 现实照耀生活 |
春运的车厢里每一处缝隙都塞满了人,我就停留在车门处,被压在门口动弹不得。
开始只听到她的声音,是个中年妇女,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在和周围的人聊天。她说她从广州上来,一直站到现在,快累死了。周围的人说这有什么,我们也都是站过来的。为了表明自己真的很辛苦,她又加重语气说,我上车之前还帮我们老板打扫了整整一天的房子,饭都没有来得及吃就去赶火车了。周围人有些好奇,问她是做什么工作的,老板怎么这么狠?她也开始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她到广东打工九年了,最近五年都是在一个私人老板厂里打工,做的都是些粗活,扫地,抹桌子,搬货,还包括每周给老板家清洁卫生,老板家五层楼,都是她一个人做完,不过老板家里人从来都不会给她一杯水喝。她有些气愤地说自己连个乞丐也不如,就算是个乞丐,老板还会给她一口水吧。每年年底回家,她都想第二年换一家老板做事,但老板总是会扣着她一个月的工资不给,说是过了年再发,还答应第二年给她加工资,于是,第二年她只好又去这家老板那儿上班,但加工资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兑现过。到现在,她一个月的工资才七百块钱,还不包吃不包住。
周围的人一下子炸开了锅,有说老板黑心的,有说她太老实的。我身边的一个男人,搂着他老婆坐在车门边的地上,边磕瓜子边得意地说自己和老婆的工作又轻松又钱多,他老婆也是做清洁工,一天才上半天班就有一千五一个月的工资。有不少人给她出谋划策,过了年如何去换一份更好的工作。但她总是唯唯诺诺的说自己没文化没本事只能做这样的工作,于是大家觉得烂泥扶不上墙,也就泄气了,不再提了。只是还有一个中年男子,穿着廉价的衣服,还在喋喋不休的埋怨她太老实,一定要去换工作,去和老板闹。边上有个年轻人,看上去就是个精明的做生意的人,或许是有些烦这个中年男人话多,对中年男人冷嘲热讽了两句,说不如你把电话留给她明年让她找你就好了,惹得中年男人有点不开心,说你这个小伙子怎么这么没有同情心,于是你来我往,两人差点打起来。倒是话题的中心人物,那个中年妇女出来圆场,说自己知道大家都是出于好心,主要是自己没这个能力,劝大家不要吵了。中年男人可能觉得没意思了,就挤到车厢里面去站了。车厢里于是安静了起来。
后来人来人往几番挪动,她被人群挤到了我旁边,我才看清楚了她的样子,她很瘦小,估摸一米五的个子,穿着廉价而老式的衣物,提着一个装衣物的编织袋,一看就是农村出来打工的人,在车厢拥挤的人群里显得卑微而渺小。我把我的箱子往身后放,给她和她的袋子腾出了点空间,她很感激的对我说谢谢。看得出,前面人们的议论让她有些尴尬和自卑,于是我顺口问起她家里孩子的情况,说到自己的孩子,她的神情一下子变得喜悦起来,关住的话匣子又打开来了。
她有四个孩子,前面三个女儿,最后一个儿子。孩子们都很听话。两个女儿在外面打工,很懂事很听话,工资绝大部分都寄回家来。她说她大女儿十七岁出去打工,到现在八年了,给家里寄回了十多万块钱,家里盖房子的钱都是女儿打工的钱。我问她家里有几栋房子,她说盖了两栋。一栋是老房子,一栋是村里搞新农村建设趁着国家给一些补贴盖得,但都没有装修。她说,这房子都是为儿子盖得,农村里现在娶老婆没有自己的房子是没有人来提亲的。儿子现在虽然还小,但早点做准备总是好的。她还说她老公在浙江打工,也是一年回来一次,儿子现在是爷爷奶奶在照顾,读初中了,虽然人听话,但成绩并不好,要是考不上初中,就和他爸爸去打工,学点技术。
我很快就到站下车了,没有听到她更多的故事。其实,又哪里用得着听呢,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在被国家称为流动人口的庞大人群里,这样的故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不过是其中一个缩影而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