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静水中的回忆端午屈原粽子咸蛋节日传统文化杂谈 |
分类: 静水流淌回忆 |
转眼就端午节了,这些年国家对传统文化好像终于想起要保护了,从今年开始端节给全国人民都放上一天假,虽然少是少了点(国外单单一个圣诞就放半个月假但歹比从前是进步了
屈原老先生是个好人,湖南人民更加是古道热肠,在屈老先生投江之后,还不忘祭奠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这个风俗一直到今天就演变成了我们的端午节。听说最近奥运火炬正在湖南的汨罗江传递,想必屈老先生九泉之下也必含笑注视。
儿时的端午节和现在比起来节日味道可是浓多了
早一两个月,大人们就会把准备好的一篮子鲜鸡蛋拿出来,一个个小心裹上搅拌了盐的黄泥,然后再小心的放进坛子里,安放到阴凉不见光的角落里。这样,等到端午的时候,就会有好吃美味的咸蛋吃了。老实说,我外婆做的咸蛋是超一流的,外婆自己家养鸡养鸭生蛋,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鸡蛋鸭蛋,光咸蛋里面那个油光闪闪,金黄灿烂的蛋黄就足以让我口水三丈流了。
到端午的时候,咸蛋不仅是用来吃的,还是小孩子们炫耀的工具。镇上的小孩,端午节前大人们都会给他们用线编织一个长型的袋袋,袋袋口都有挂绳。到端午那天,小孩子就会从家里煮好的咸蛋中挑出几个个头最大的放进自己的袋袋中,挂在脖子上出门去找伙伴玩。几个小破孩凑在一块通常就是炫耀自己的咸蛋个头最大,自己的咸蛋壳最硬。我的袋子通常都是我姐帮我编的,一般都是只能装下两个咸蛋,那时候就觉得这两个咸蛋挂在脖子就特别的幸福。唉,现在大了,可是幸福感却没了。你说人咋就那么没劲呢。
还有粽子。那时候粽子都是自己包,不像现在,满大街都是卖粽子的,而且那时候粽子品种也少,一般家里都是包白粽,鲜肉粽和红枣粽。我们家负责包粽子的是我奶奶和我妈。头两天,外婆就会托人从乡下捎来新鲜采摘的粽叶。而母亲也会及时把糯米先洗好用水浸好,端午节前一天,母亲和奶奶就会把准备好的原料拿出来在院子里包粽子了。那时候我们住在一个大院里,住着六七户人家,邻里关系非常和睦,等到各家的粽子包好了煮好了,大家都会互相给各家各户送上几个尝尝鲜。粽子有很多种包扎的方法,四角的,牛角的,菱形的,枕头状。那时候我特别羡慕别人家包的牛角粽,长长的,尖尖的,每次我总是要想法设法去人家家里讨几个来玩。
还有,到了端午节门上是一定要插艾叶的,小孩子身上要抹雄黄酒。插艾叶我是不感兴趣的,但抹雄黄酒却是让我非常期盼的一件事情。平日里要是淘气把身上弄得脏兮兮的,总是免不了要挨顿打,到了这天,大人倒是主动把这些黄黄的,充满了酒味和药味的东西往自己身上涂抹,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件蹊跷的事情,想了很久都没有想通,后来读书了,识字了,才知道这么做是什么道理,解除了缠绕自己童年很久的困惑
童年的端午节,实在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即使现在回忆起来,隔了这么久,还会忍不住开心的笑起来。想想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他们可能永远不能体味到这些节日的真正快乐了,这些传统节日对他们来说和平常的日子其实并没有什么不一样。许多传统的东西已经被我们彻底的抛弃和遗忘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