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乱云浮动思绪 |
今天,看到《南方周末》一篇关于大学生李征杀人的文章,让人震惊。这是篇追踪报道,以前的《南方周末》已经报道过这个案件,这次是剖析李征的心理世界和现实世界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在这个世界里李征曾经经历过什么,她周围的人群是如何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作者试图找出这个沉默的青年的可怕的行为后的真实动机。作者文章开头一段话很深刻,文章写道:
“他是个沉默者。他在人群中存在,却如此地不被留意。他沉默地长大,没有人知道他构筑了一个怎样的心理世界;他沉默地存在,没有人意识到一丝挫败可能在他的世界激起的骇浪;他沉默地行动,没有人注意到反常的蛛丝马迹并稍做疏导。”
一个人沉默并不可怕,可怕的周围人群的漠不关心。现实生活越来越喧嚣,可是人和人之间却越来越冷淡。中国社会在这二十多年的转型期间,整个社会的变化是巨大的,从以前的乡土社会,熟人社会,缺乏流动性的社会,变成了一个流动性陷阱社会。随着整个社会阶层差距的拉大,裂痕也随之扩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状态,但目前的社会制度却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有效的弥合方式。虽然目前总是在提所谓的“和谐社会”,可是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这不过和以前提出的“小康社会”一样,又是一出望梅止渴,欺骗老百姓的闹剧罢了。而对年轻人一代来说,现实的种种压力,就业压力,学习压力,情感压力,工作压力,以及种种差距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家庭和学校也从未在成长过程中给予过相关的心理疏导,往往会在生活中渐渐迷失方向,甚至做出种种极端的行为。
前些年有马家爵,现在又出了李征,而以后生存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合适的疏解渠道,我想类似的事情以后会越来越多。我同情马,李二位内心的无助和孤独,但我更为这个社会的未来担心,因为我们现在正坐在一座火山之上,如果有一天经济的大潮终于开始衰退,正是这座火山爆发的时候。现在在经济繁荣过程中还可以分给人们的一些面包屑以及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无力把所有的不满都被强行掩盖,可是一旦面包屑都没有了,你还能指望人们都坐在家里不动?所有学经济的应该都知道“拉美化陷阱”,那或许就是我们的将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现在没有人知道。可是观察国情,前景让人担心。
前一篇:《NANA》,世上另外一个我
后一篇:完美的一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