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化小小事化了(2022.11.14-2022.11.20)
(2022-11-21 08:33:26)
本周的各种事项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但是在推进完一个方面之后,却发现很多事情都还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从入园问题,到下一年的年运,再到个人对于工作的预期,以及对于需要推进项目的掌控力,似乎很多事情都进入了开始的状态,但是经过短暂的推进之后却没有看到预期的结果,同时,还有很多事情似乎完全没有头绪,但是无论如何,当前个人的状态,以及对于很多事项的掌控能力已经远远好于了上个阶段,既然已经将当前的项目梳理清楚了,那么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则是更多地需要执行力了,关于执行力的事情,则更加印证了签名上的另外一句话,就是事上练,即需要不断从事情上进行锻炼,然后通过设定方案,调整预期,执行策略,复盘总结等一些列措施,才能逐步形成一个较为满意的行动效果。
在回顾完个人之后,那么是不是应该说一点最近一直想说却又不太能说或者说没有机会说的问题。经历了三年的时间,从最开始的恐慌,到后来的逐步适应,再到现在或许有调头之势,这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说没有影响都是骗人的,但是影响能有多大?年初年末的统计数字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普罗大众预期和认知的管理,如果非得要搭建一个模型的话,那么应当是在设定一个底线的基础之上,然后适当予以授权,加入不同的变量再分类进行管理。
先说底线吧,之于个人来讲,按照已经打完针来计算,在无基础病的前提下,无非是感染,然后就诊或者是隔离,经历了三年的时间,诊疗方案相信已经比较成熟,唯一的不确定性是痊愈之后是否会有后遗症,毕竟三年的时间太短,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和样本进行论证,如果是隔离,那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吃有住有娱乐能洗澡,也是大概率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所以即便是隔离,那么牺牲最多的就是自由,若是秉承着“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态度,那么无话可说,但是以5—7天的隔离,换来周边大部分人的相对安全,这条底线相信还是可以接受的。而对于大众来说,底线就是不死人,之于这一条,就是重症能够及时得到救治,之于这一项的前提就是该打的针都打好,然后不断扩大医疗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对于严重救治的资源投入,毕竟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需要不断降低死亡的预期,然后才能逐步划入平常。
明确了底线既确定了做事的根基,接下来就要看对于事态的管控了,分歧最多的是维持原状还是逐步演进。诚然,像很多人看到的,逐步演进是一个必然趋势,在10月份之后,伴随着大家的预期也确实逐步出台了很多A4纸,但是效果如何,或者说执行如何,从目前来看确实未及预期。演进的方向没有问题,但是在当下这个时点,以及选定的试点似乎都是在将事态引导向另外一个方向。毕竟已经预期了3年,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反馈应当是十分明显的,所以难免会出险对于之前路径的依赖,在仅仅有纲要的前提下,是很难将突然熵增的状态再次进行熵减的,所以尽量选择在熵增不严重的时段和不严重的地点,才能在最小的能量注入下,从一种状态走向另外一种,这道理再简单不过,选不选择是另外一回事
关于模型中还有很多细节,也是在混沌之后才引发了思考,不过以当先的形势,还是无法完全说明,但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趋势大概率是不会改变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