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有的時候做人真的應該有這種精神
我們可以將這世上的女人可以分爲兩種
有壹種女人就像身披花衣的蝴蝶
因爲她們的美麗,她們的獨特,很多人都會忍不住駐足欣賞.
也有人不懷好意的等待著他們短暫生命的終止.
這世上不知有多少人懷疑她們,嘲諷她們,不相信她們靠自己所得到的壹切美麗,
不相信她們爲破繭成蝶而付出的努力和吃過的苦.
無論他人嫉妒也好, 譏諷也罷,她們依然悠閑自在的徜徉于五彩世間.閃著生命的色澤.
她們知道生命或長或短,人只是過客,
無論何事何物都沒有永久,唯有珍惜此刻,珍愛此生,才是對自己最好的報答.
另壹種女人就好似藤蔓
永遠只會將自己的生命攀附于他人之上,緊緊的纏繞著別人, 愛著別人的愛,夢著別人的夢.
她們都想像蝴蝶壹樣耀眼燦爛,卻害怕吃苦,害怕現實,只敢躲藏在陰暗的角落數落別人以及等待著別人賜予她們幸福.
甚至還會因爲蝴蝶的快樂而苦痛,因爲蝴蝶的痛苦而快樂.
那些藤蔓不知道花了多少時間在自己的夢上,多少期盼在別人的身上,又花了多少時間醒過來.
樹欲靜而風不止,這是很多蝴蝶都有過的困惑
怎樣才能讓風停止呢?.......不可能…
能做的只有讓自己成長的更加堅韌穩固,枝繁葉茂,讓風吹不倒
人和人本不壹樣,又何必強求世界大同呢?
即使妳苦心規勸,得到的只會是歪曲和嘲諷, 藤蔓始終還是藤蔓,您說不是嗎?
做自己就好!
下面附上壹些跟媽媽去墨爾本時拍的照片~
已經去過墨爾本無數次了,不過還是很喜歡那兒.
特別喜歡坐在Yarra River旁的咖啡室裏品咖啡,吃蛋糕, 閑看人們泛舟河上,壹呆就是壹下午

中午去了每次必到的陳記喝茶,無論味道或是VIEW都很不錯

當然這次也帶媽媽去了那家我最喜歡的蛋糕店,看著讓人眼花缭亂,難以取舍的cakes,媽媽瘋狂了&*(^%#@

下午帶媽媽去了F1方程式賽車道,感受了壹回生死時速

壹旁的風景很美,可是很冷

晚上帶媽媽去吃泰國菜,媽媽頻頻點頭贊揚

我的人生是離不開吃的.我的人生目標也很簡單:有家人,有朋友,錢多,事少,離家近
哈哈,开个玩笑,祝大家快樂啦~
最后推荐给大家看一篇央视主持人张羽的博文,写的非常好~愿与所有博友共勉~
谩骂的思考和自省
1988年,我进入大学的年代是一个思潮涌动,激荡变革的年代。每天,宿舍楼熄灯之后,在如豆的烛光下,一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兴奋难眠。
那时侯,北大流行辩论,我是辩论场上的活跃份子,参加过系际,校际,乃至全国的各种辩论赛,获得冠军曾让我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其实作为比赛,决定胜负更多的是逻辑技巧和表达,获胜的人未必掌握了更多的真理.但思辨会让人们接近真理,这才是辩论赛的真正意义。
未名湖的湖光塔影是滋养理想主义者的景观。而生活是培育现实主义者的土壤。
如今我已经过了逞口舌之利的年少轻狂,但当时辩论时常引用的一句话却扎根在我的理念“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会维护你说话的权利”
近日我浏览以前很少光顾的网络公共论坛,这是我从未发言过的巨大的辩论场。我忽然发现在这样一块任何人都可以一吐为快的地盘上除了人们的理性分析,情感表达,信息传递,(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文采斐然),同时充斥着恶毒的谩骂和无中生有的造谣中伤。我承认“忽然发现”显出我是如此少见多怪和孤陋寡闻。其实关于这种情形“闻”还是略有所闻的,只是“少见”,但还是要“多怪”的,奇怪为什么要谩骂?什么人在谩骂?
这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曾经一度推测这是一些内心阴暗或性格缺陷或素质低下,遇事不顺,压抑得要找地方肆意宣泄的人。细想之下,不对,他们就是我们周围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同样温文尔雅,善良开朗,与人为善,虽然不乏烦恼和不足,但责任到来之时同样懂得担当。我想起了,我喜爱和欣赏的一位同事就曾在网上大爆粗口。想到这儿,我不禁为我开始的推测而感到汗颜,因为我知道了,所谓他们就是我们!我是其中一员!
但我必须强调一点,那就是那些无中生有,恶意编造,造谣中伤的人不是我们,他们肯定是一小撮,他们肯定内心阴暗,他们最大的回报,就是看到自己编造的谎言之后有几条跟帖,然后变态的偷笑几声。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他们知道自己的可怜,就象我们知道自己的坦然。
那我们为什么要谩骂?
首先谩骂者肯定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不喜欢这个人,但这一定要通过恶毒谩骂的方式来表现吗?在生活中面对仇人恐怕也不会如此。
是不是当我们把自己隐藏起来了就凭空多了些道德优越感?是不是当我们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就凭空多了些随意审判别人的权力?是不是当别人无从触及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去伤害别人?是不是认为这样的谩骂就是在表达民意?
我没有确切答案。我在思考和自省,我最初的恶意推论不就源于自己的道德优越感吗?
儒家讲“慎独”,就是指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仍能遵循自己的道德修养准则。
谩骂在伤害别人,对我们有益吗?没有。因为从某种角度讲,别人也是我们。
我不欣赏谩骂,更不喜欢挨骂,但即使挨骂,在我们学会停止谩骂之前,我仍要维护我们谩骂的权利和空间,同样是为了我们。因为有地方谩骂至少强过没地方让人说话。
“……尽管这场公共辩论的过程中,不乏充斥着喧嚣、谩骂等刺耳的声音和非理性的失态,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前所未有的公共辩论氛围,依然善莫大焉。……”
“……房龙在《宽容》中感叹:‘人类……多少代以来的偏见和自诩正确的优越感一旦加上怀疑和恐惧,会使最谦卑最温顺的人变成万物之中最残忍的动物和宽容理想的不共戴天的敌人’……”
“……期待这场前所未有的公共思辨,能让国民学会宽容,期待这场前所未有的公共思辨,培养公民开阔的胸襟、成熟健康的心态。唯此,公民精神及公民社会才会真正触手可及。……”
以上我引用了一位名叫石子砚的我素不相识的仁兄的几段文字,借此表达我的好感,余心有戚戚焉。
在网上我也被谩骂过,以上是我的思考,我也想纪录下我的感受。
多年来,我一直是一个电脑生手,没有QQ和MSN,上网主要是看新闻和邮件,而且打字奇慢,能开博客纯属偶然。
作为一个所谓的小名人,对于央视这架庞大的战机,我只是一个露在外面的被看见了的螺丝钉,离开它,我甚至不知去哪里找合适的螺口。所以我珍惜这个岗位,要求自己尽职尽责,期待着能配合它良好的运转,它获得胜利,我也会感到光荣和自豪。没有央视这个定语,张羽两个字一文不名。所以任何自我炒作于我都显得可笑和无益。
前一段日子,每天沉浸在抗震救灾的直播中,有一种巨大的情绪在心中涌动,产生了一种在节目之外要说出来的冲动,在于是朋友的帮助下,开了博客,写下了第一篇博文《我会记住这些日子》,我想和人们去分享那种美好和感动。这就有了开始。
有的博文要挨骂,写之前我是有心理准备的,因为在如怒潮般的群体情绪面前,对于我这样人微言轻的个人公开发出任何反面的声音和理性都是愚蠢的,只会惹火烧身。但考虑了一下我还是决定下笔。因为有些责任我觉得我应该担当,虽然这责任无关乎利益,人情和任务,虽然这种担当在一些人看来是如此的自作多情,自不量力或别有用心。
我并不高尚,但善良和责任是我做人的底线。这不值得夸耀,我只想和沉默的大多数恬为同列,包括网络谩骂者。当地震来临之时,我们看到了人们的担当。
我不敢妄称勇敢,我评估了一下,如果我自己足够坦然的话,网络上的误解对我伤害有限。于是作为一个同事,当事人,我把我所了解的信息,我的分析和观点负责任地公布出来了,供人们做一个判断,人们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感谢那些接受和理解我的人,你们让我不孤单;我尊重那些批评,质疑,甚至误解我的人,他们理性的思考也会给我和人们带来思考;我维护这片现在还骂声不绝的空间,为我们要行使的权利,我理解人们的情绪;我鄙视那些那些无中生有,恶意编造,造谣中伤的人,他们真的让我不屑,而且我坚信不止我一个人这样。
前两天,接到了一位好朋友兼同事的短信“兄弟,支持你!这是良心文章!……骂人的人之后也会思考并有可能改变看法……在民主刚开始的时候,先走一步和先理性下来的人注定痛苦,但能因此后退一步吗!只要我们能因此尊重自己就够了!共勉!”
心里很温暖。
我敬佩理想主义者,襟怀坦荡,志存高远的人是不会在莫名的压力下瑟瑟发抖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