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CDMA的专利费让运营商很难受
(2008-08-29 17:37:24)
标签:
高通cdma专利费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用卡王晓初移动通信it |
“高通并没有给联通CDMA推广带来实际的利益,反而使联通成为众矢之的。”一位国内CDMA芯片制造企业的高层不无偏激地对记者说,联通既没有从CDMA中获利,又得罪了众多国内厂商。
“高通签订的CDMA协议,给我们造成了相当的困难。”另一家企业的高层皱着眉头说,目前,在CDMA芯片市场上的其他企业都是势单力薄,远远无法与高通抗衡,现在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
对高通有怨言的远非这两家企业。在中国CDMA市场这块“大蛋糕”旁边,似乎只有高通端坐在那里独享“美味”。此情此景,难免让人产生想分一杯羹的念头。正因为这样,前前后后已有多家企业———摩托罗拉、英特尔、飞利浦、华立等曾向高通叫过板了。然而,直到目前为止,高通还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使这些企业大都铩羽而归。高通牢牢把持着CDMA产业链的“源头”,而中国CDMA市场上就只剩下一个联通在充当着CDMA产业链的龙头。
CDMA不力的罪魁祸首
幸运的是,联通唱得并不是“独角戏”。诺基亚、德州仪器(TI)和意法半导体在今年5月份宣布进军CDMA 1X芯片组领域。TI全球芯片组市场销售总监Tom Pollard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由于竞争对手的垄断,CDMA的价格被抬高了,我们将致力于降低CDMA手机的价格,使得中国联通受益。”据了解,TI很有可能年底在中国推出自己的CDMA 1X芯片组。
目前每片CDMA芯片的成本高达21美元,BOM成本比GSM芯片高出30%。同时CDMA手机厂商每销售出一部手机,还需要付给高通这样的专利所有者高昂的专利费用。因而,诸多的手机供应商对CDMA手机热情不高就不言而喻了。2002年中国联通推出CDMA网络伊始,紧随中国联通推出CDMA手机的厂商寥寥无几,给予了中国联通当头一击,后来中国联通不得不采取捆绑销售的营销策略,从而给其财务带来了相当的压力。而即使在今天,CDMA手机制造商也多为国外厂商,国内手机制造商则由于担心高成本带来的库存压力而在CDMA手机制造上有所保留。
TI的Tom Pollard说:“尽管确实存在诸如规模不如GSM、CDMA芯片系统比GSM复杂的原因,但是CDMA芯片价格显然被人为地抬高了。”
实际上,这也就不难理解,2003年8月份诺基亚在中国市场上推出基于自己芯片的CDMA手机2280时,中国联通雀跃不已的原因了。中国联通董事长兼总裁王建宙意味深长地说:“不是因为诺基亚手机便宜,或者因为它是名牌,而是因为这些手机用的是诺基亚自己的芯片。”
高通在CDMA标准领域拥有28%的专利权,同时占据CDMA芯片90%的市场。诺基亚(中国)高级副总裁何庆源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知识产权(IPR)不应该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障碍,也不应该由某家厂商做出阻碍产业发展的举动。”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由于CDMA初期高通的举动,高通俨然成为了CDMA推广困境中的罪魁祸首。即使中兴通讯这样的战略级合作伙伴(高通是中兴通讯2002年最佳合作伙伴),也曾在与高通的CDMA专利费用的谈判中吃尽了苦头。中兴通讯某高层委婉地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希望高通能够在CDMA上多做一些工作。”
CDMA龙头的错位
所有的诘责都将阻碍CDMA推广的“罪魁祸首”指向了高通。实际上,高通“通信领域的微软”的相貌越来越清晰。不过,即使微软这样公认的“软件寡头”都在中国市场上试图改变自己的形象———不断建立开放实验室、部分地向中国政府和合作伙伴开放源代码。而高通的努力在哪里呢?
事实上,即使CDMA手机制造商也在试图摆脱高通的技术束缚。在诺基亚、TI和意法半导体宣布联盟进入CDMA 1X芯片组之前,三星此前已经宣布要自己制造CDMA手机芯片用于该公司的CDMA手机产品上。另外一些厂商则另辟途径,在Java平台而不是Brew平台上研发CDMA芯片,并希望在技术上超越Brew。与Sun公司、微软公司以及诺基亚公司等的战略性合作,也表明中国联通与高通之间的离心力越来越大。
与中国联通相比,高通显然处于CDMA产业链的更高端,因而更有责任承担“CDMA产业链”龙头的角色,以调动包括手机制造商、CP/SP和渠道商的积极性,给市场以信心。但恰恰相反,与中国联通相比,高通在产业的推动上则显得“自私”得多。
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评价说:“高通正在成为中国CDMA产业链发展的瓶颈,而且这种状况最终会损害到其自身利益,但高通现在并没有足够的远见看到这一点。”
了解到CDMA手机制造商由于成本高而带来的库存压力,中国联通在2003年第二季度发动了“绿色飓风”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联通在 CDMA产业链上的龙头作用。高通在此次行动中也做出了部分努力,但更多的是给人以“突发善心的主动让利”之感。据了解,在“绿色飓风”行动中的CDMA IS95手机中,高通将专利费从原来的每部6.9%下调到了每部2%。
高通类似的努力已经开始,2003年6月份,高通宣布将向一些从事开发基于CDMA技术的产品、应用和服务的中国公司投资1亿美元,以推动其发展和商业化。这部分投资占高通全球投资的20%。与此同时,高通还与中国联通在苏州进行了GSM 1X网络的实验,以希望解决中国联通的心病———G网与C网的双手互搏问题。但是,所有的努力都因为其“垄断者”的身份而失色不少———这些举动可被视为高通巩固并扩大自己市场份额,在CDMA产业的推广明显缺乏诚意和力度。
竞争对手的外推力
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对于高通来说,垄断能给它带来效益。在没有遭受到巨大压力之前,高通是不会作任何让步的。而这种压力应该由联通来给予,让高通感觉到自己在中国的地位并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的。”但就目前而言,显然更多的外推力还在于高通的竞争对手们。
高通相关人士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说:“新进入者增多表明CDMA市场一直是升级的”。我们的竞争优势恰恰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
正是看到高通目前的处境,TI的Tom Pollard不无得意地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我们的目标就是使中国联通的手机供应商能够从德州电器的CDMA解决方案中收益。”Tom Pollard表示,由于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开放性和灵活性,TI利用现有的技术力量和GSM芯片上的开发经验进入CDMA市场,会使整个市场受益,而其中显然就包括中国联通。
自从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TI的市场份额增长了一倍。目前TI正通过在中国的一家合资研发公司———COMMIT持续投资,在上海的无线设计和整合中心进行投资。Tom Pollard认为,与高通相比,TI的CDMA芯片优势在于,TI可以将BOM系统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TI的芯片还有开放的API用户界面,高水平的 OS和硬件界面,这样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简单的操作。
而事实上,高通和TI、诺基亚在中国市场上的唇枪舌战已经开始。而国内芯片厂商的话语权明显偏弱,国内厂商相关人士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我们的基本策略就是韬光养晦,踏踏实实地作自己的产品,不要去跟高通正面接触。等到市场真正作大了,再与高通坐下来谈。”
不过,就目前的局势而言,CDMA 1X肯定不是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的主战场,CDMA芯片的博弈者们把目光投向了3G时代的CDMA1X EV-DV。由于诺基亚、TI等众多厂商都在CDMA 1X EV-DV上拥有相当部分的IPR,因而对于尚未启动的这个市场而言,诺基亚和TI、意法半导体可拓展的空间更大。
由于手机的销售量从2002年到2005年预期可以增长40%,Tom Pollard说:“CDMA 1X EV-DV技术在中国的开发可以使中国处于3G技术增长的前沿,我们希望在中国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
很显然,随着TI、诺基亚和意法半导体的火线进入,CDMA芯片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时下中国联通的CDMA运营要变得更加驾轻就熟,还需看高通的姿态。
近日关于TD-SCDMA利好的消息频频见诸于报端,如TD-SCDMA测试结果令人满意,已基本具备独立组网的条件。然而无可争议的是,与 WCDMA和CDMA2000相比,TD-SCDMA在网络设备成熟度、终端的款式数量以及成熟度方面皆处于弱势!同时,HSDPA、WiMAX等无线通信新技术来势凶猛,电信业重组的争论硝烟四起,3G牌照迟迟不发放。面对重重迷雾,刚刚成熟的TD-SCDMA将走向何方,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一、2G向3G演进的技术选择
众所周知,ITU承认的3G标准有三个,即WCDMA、CDMA2000和TD-SCDMA。WCDMA和CDMA2000由于提出时间较早,而且已经在世界上拥有了多个成功商用的案例,所以无论从标准完善性还是从技术成熟度方面来讲,都走得比较靠前。TD-SCDMA是我国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虽然提出时间较晚,但是在技术实现上有一定的创新,具有较大的后发优势。TD-SCDMA对于我国意义重大,不仅帮助采用该标准的运营商更容易地升级网络,使得我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3G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更可以大力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制造水平,进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1.2G向3G演进的方案选择
移动通信网络由两大部分构成:空中接口部分和核心网部分,如图1所示。
(1)与2G移动通信网络相比,2.5G/3G的核心网部分增加了数据网络部分;
(2)从2G/2.5G网络向3G网络升级需要升级无线网络。
从2G网络向3G网络演进有三种方案选择,如表1所示。
在分析网络演进时,有三方面因素值得注意:第一,TD-SCDMA仅限于空中接口部分,核心网部分与WCDMA共用;第二,在空中接口部分, WCDMA/TD-SCDMA与GSM完全不同,部署WCDMA网络或TD-SCDMA网络需要新建空中接口部分;第三,在核心网部分,WCDMA/TD -SCDMA的核心网可从GSM的核心网平滑升级。
基于以上因素,GSM/GPRS网络升级到3G网络时有两个选择:采用WCDMA升级至3G、采用TD-SCDMA升级至3G,两者的工程实施难度和工作量相当。无论采用哪种方案,用户持有WCDMA或TD-SCDMA手机,仅可以在WCDMA或TD-SCDMA网络下使用,无法向下兼容GSM网络。而无论是空中接口部分还是核心网部分,CDMA1X均可平滑升级到 CDMA2000。用户持有CDMA2000手机,不仅可以在CDMA2000网络下使用,还可向下兼容到CDMA1X网络下使用。
2.中国大陆地区2G网络升级至3G网络的方案选择
当前在中国大陆地区,中国移动运营着GSM/GPRS网络,中国联通运营着CDMA1X网络和GSM网络。中国联通通过GSM1X技术,使CDMA网络用户持GSM手机即可切换至GSM网络,GSM网络用户持CDMA1X手机可切换到CDMA1X网络,从而解决了CDMA1X在漫游时受地域限制的问题,而且不用大规模升级现有GSM网络就能让GSM网络用户享用到CDMA1X的移动数据业务。
考虑上述因素,当前中国大陆地区的2G/2.5G网络升级至3G网络可选择如表2所示的方式。由表2看出,运营商将2G/2.5G网络升级到3G网络之后,用户若想享用3G的高速移动数据业务,还须更换现有的终端。
因为WCDMA/TD-SCDMA不能向下兼容GSM/GPRS,因此3G网络部署初期,在网络覆盖不好的地方或全球漫游的时候,用户还需使用同时兼容3G网络和2G/2.5G网络的双模手机;因为CDMA2000向下兼容CDMA1X,所以即使在3G网络部署初期,用户在国内漫游的时候使用 CDMA2000单模终端即可,但在全球漫游的时候还需使用双模终端。
二、部署TD-SCDMA的方案选择
近年来的系列测试证明,TD-SCDMA已基本具备规模组网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其提出时间较晚,支持的设备供应商较少,设备成熟度和终端款式与其他两种标准相比处于劣势,因此其发展前景仍扑朔迷离。然而,TD-SCDMA的成败不仅事关中国民族设备供应商在中国大陆地区3G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更关系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相关领域研究、开发和制造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应尽一切可能让TD-SCDMA成为真正的3G标准,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颁发3G牌照在即,如何部署TD-SCDMA网络成为决定中国3G标准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
1.从现有GSM/GPRS升级至TD-SCDMA比较可行
从技术角度考虑,部署TD-SCDMA网络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第一,单独重新建网;第二,从现有的GSM/GPRS网络升级建设。
若采用第一种方案,那么运营商和国家在短期内要付出巨大的投资,而由于在部署初期网络覆盖较差、TD-SCDMA设备成熟度不足,因此用户的窄带移动数据业务需求甚至是基本的通话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相比来说,第二种方案不仅可以降低初期部署TD-SCDMA的投资,在不影响用户原有业务使用的条件下不断完善网络,也可以在保证用户基本通话和窄带移动数据业务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用户需要和设备成熟度不断扩大TD-SCDMA的部署规模和覆盖范围。因此,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运营上,第二种方案都较为可行。
2.TD-SCDMA由中国移动部署更加合适
目前来看,TD-SCDMA要在中国大陆真正推广起来并成为事实上的3G标准,还面临着一些困难。
※终端款式和数量较少是阻碍TD-SCDMA标准普及的最大因素。
※与其他两个标准相比,TD-SCDMA空中接口部分的设备成熟度较低,须在实际中不断完善。
※TD-SCDMA由中国提出并支持,目前还没有商用的案例,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市场占有率也很难与其他两种标准相比。电信市场具有规模经济性,没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就难以支撑终端的开发,难以提高网络设备的成熟度,难以丰富3G的移动数据业务内容;而没有丰富的移动数据业务和众多高性价比的终端,用户就很难使用TD-SCDMA服务。
综上所述,若采用单独重新建设的方式部署TD-SCDMA网络,那么TD-SCDMA很难在中国大陆地区成为事实上的3G标准,更谈不上走出国门了。若由实力较弱的运营商采用TD-SCDMA标准,或在用户数量较少的GSM/GPRS网络基础上升级至TD-SCDMA,那么很难吸引足够的设备制造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大对TD-SCDMA的投入力度,也很难迅速扩大TD-SCDMA的市场占有率。
因此,笔者认为,承担将TD-SCDMA大规模商用化之重任,非中国移动莫属。
※中国移动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占有率达2/3左右,并且拥有大量的高端用户;
※中国移动具有优秀的手机定制、网络维护、产品策划、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中国移动的利润较高,几乎是其他几家运营商的总和,因此现金流较好,可以支撑建设TD-SCDMA网络和培育3G市场。
若中国移动采用了TD-SCDMA标准,那么不仅其移动用户有能力购买高端3G手机使用优秀的3G业务,而且其2亿左右的用户规模也足以吸引更多的设备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入到TD-SCDMA产业链中,进而推动TD-SCDMA的迅速发展,促进TD-SCDMA成为事实上的3G标准。此时,已在 TD-SCDMA上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并开发出优秀TD-SCDMA设备的国内外设备供应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会将TD-SCDMA标准推广至中国大陆以外的地方,同时会持续投入开发基于TD-SCDMA的后3G技术。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国家利益和广大公众的利益,笔者诚恳希望中国移动采用中国自己的标准TD-SCDMA运营3G。
此外,鉴于TD-SCDMA已基本具备大规模组网的条件,同时在设备成熟度和实际运营经验上落后于WCDMA和CDMA2000,因此有必要在中国大陆地区率先颁发TD-SCDMA牌照,逐步部署TD-SCDMA网络,推动TD-SCDMA产业链迅速前行,待TD-SCDMA标准基本具备与其他两种3G标准相抗衡的能力后再酌情颁发其他3G标准的牌照。
“高通签订的CDMA协议,给我们造成了相当的困难。”另一家企业的高层皱着眉头说,目前,在CDMA芯片市场上的其他企业都是势单力薄,远远无法与高通抗衡,现在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
对高通有怨言的远非这两家企业。在中国CDMA市场这块“大蛋糕”旁边,似乎只有高通端坐在那里独享“美味”。此情此景,难免让人产生想分一杯羹的念头。正因为这样,前前后后已有多家企业———摩托罗拉、英特尔、飞利浦、华立等曾向高通叫过板了。然而,直到目前为止,高通还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使这些企业大都铩羽而归。高通牢牢把持着CDMA产业链的“源头”,而中国CDMA市场上就只剩下一个联通在充当着CDMA产业链的龙头。
CDMA不力的罪魁祸首
幸运的是,联通唱得并不是“独角戏”。诺基亚、德州仪器(TI)和意法半导体在今年5月份宣布进军CDMA 1X芯片组领域。TI全球芯片组市场销售总监Tom Pollard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由于竞争对手的垄断,CDMA的价格被抬高了,我们将致力于降低CDMA手机的价格,使得中国联通受益。”据了解,TI很有可能年底在中国推出自己的CDMA 1X芯片组。
目前每片CDMA芯片的成本高达21美元,BOM成本比GSM芯片高出30%。同时CDMA手机厂商每销售出一部手机,还需要付给高通这样的专利所有者高昂的专利费用。因而,诸多的手机供应商对CDMA手机热情不高就不言而喻了。2002年中国联通推出CDMA网络伊始,紧随中国联通推出CDMA手机的厂商寥寥无几,给予了中国联通当头一击,后来中国联通不得不采取捆绑销售的营销策略,从而给其财务带来了相当的压力。而即使在今天,CDMA手机制造商也多为国外厂商,国内手机制造商则由于担心高成本带来的库存压力而在CDMA手机制造上有所保留。
TI的Tom Pollard说:“尽管确实存在诸如规模不如GSM、CDMA芯片系统比GSM复杂的原因,但是CDMA芯片价格显然被人为地抬高了。”
实际上,这也就不难理解,2003年8月份诺基亚在中国市场上推出基于自己芯片的CDMA手机2280时,中国联通雀跃不已的原因了。中国联通董事长兼总裁王建宙意味深长地说:“不是因为诺基亚手机便宜,或者因为它是名牌,而是因为这些手机用的是诺基亚自己的芯片。”
高通在CDMA标准领域拥有28%的专利权,同时占据CDMA芯片90%的市场。诺基亚(中国)高级副总裁何庆源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知识产权(IPR)不应该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障碍,也不应该由某家厂商做出阻碍产业发展的举动。”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由于CDMA初期高通的举动,高通俨然成为了CDMA推广困境中的罪魁祸首。即使中兴通讯这样的战略级合作伙伴(高通是中兴通讯2002年最佳合作伙伴),也曾在与高通的CDMA专利费用的谈判中吃尽了苦头。中兴通讯某高层委婉地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希望高通能够在CDMA上多做一些工作。”
CDMA龙头的错位
所有的诘责都将阻碍CDMA推广的“罪魁祸首”指向了高通。实际上,高通“通信领域的微软”的相貌越来越清晰。不过,即使微软这样公认的“软件寡头”都在中国市场上试图改变自己的形象———不断建立开放实验室、部分地向中国政府和合作伙伴开放源代码。而高通的努力在哪里呢?
事实上,即使CDMA手机制造商也在试图摆脱高通的技术束缚。在诺基亚、TI和意法半导体宣布联盟进入CDMA 1X芯片组之前,三星此前已经宣布要自己制造CDMA手机芯片用于该公司的CDMA手机产品上。另外一些厂商则另辟途径,在Java平台而不是Brew平台上研发CDMA芯片,并希望在技术上超越Brew。与Sun公司、微软公司以及诺基亚公司等的战略性合作,也表明中国联通与高通之间的离心力越来越大。
与中国联通相比,高通显然处于CDMA产业链的更高端,因而更有责任承担“CDMA产业链”龙头的角色,以调动包括手机制造商、CP/SP和渠道商的积极性,给市场以信心。但恰恰相反,与中国联通相比,高通在产业的推动上则显得“自私”得多。
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评价说:“高通正在成为中国CDMA产业链发展的瓶颈,而且这种状况最终会损害到其自身利益,但高通现在并没有足够的远见看到这一点。”
了解到CDMA手机制造商由于成本高而带来的库存压力,中国联通在2003年第二季度发动了“绿色飓风”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联通在 CDMA产业链上的龙头作用。高通在此次行动中也做出了部分努力,但更多的是给人以“突发善心的主动让利”之感。据了解,在“绿色飓风”行动中的CDMA IS95手机中,高通将专利费从原来的每部6.9%下调到了每部2%。
高通类似的努力已经开始,2003年6月份,高通宣布将向一些从事开发基于CDMA技术的产品、应用和服务的中国公司投资1亿美元,以推动其发展和商业化。这部分投资占高通全球投资的20%。与此同时,高通还与中国联通在苏州进行了GSM 1X网络的实验,以希望解决中国联通的心病———G网与C网的双手互搏问题。但是,所有的努力都因为其“垄断者”的身份而失色不少———这些举动可被视为高通巩固并扩大自己市场份额,在CDMA产业的推广明显缺乏诚意和力度。
竞争对手的外推力
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对于高通来说,垄断能给它带来效益。在没有遭受到巨大压力之前,高通是不会作任何让步的。而这种压力应该由联通来给予,让高通感觉到自己在中国的地位并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的。”但就目前而言,显然更多的外推力还在于高通的竞争对手们。
高通相关人士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说:“新进入者增多表明CDMA市场一直是升级的”。我们的竞争优势恰恰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
正是看到高通目前的处境,TI的Tom Pollard不无得意地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我们的目标就是使中国联通的手机供应商能够从德州电器的CDMA解决方案中收益。”Tom Pollard表示,由于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开放性和灵活性,TI利用现有的技术力量和GSM芯片上的开发经验进入CDMA市场,会使整个市场受益,而其中显然就包括中国联通。
自从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TI的市场份额增长了一倍。目前TI正通过在中国的一家合资研发公司———COMMIT持续投资,在上海的无线设计和整合中心进行投资。Tom Pollard认为,与高通相比,TI的CDMA芯片优势在于,TI可以将BOM系统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TI的芯片还有开放的API用户界面,高水平的 OS和硬件界面,这样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简单的操作。
而事实上,高通和TI、诺基亚在中国市场上的唇枪舌战已经开始。而国内芯片厂商的话语权明显偏弱,国内厂商相关人士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我们的基本策略就是韬光养晦,踏踏实实地作自己的产品,不要去跟高通正面接触。等到市场真正作大了,再与高通坐下来谈。”
不过,就目前的局势而言,CDMA 1X肯定不是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的主战场,CDMA芯片的博弈者们把目光投向了3G时代的CDMA1X EV-DV。由于诺基亚、TI等众多厂商都在CDMA 1X EV-DV上拥有相当部分的IPR,因而对于尚未启动的这个市场而言,诺基亚和TI、意法半导体可拓展的空间更大。
由于手机的销售量从2002年到2005年预期可以增长40%,Tom Pollard说:“CDMA 1X EV-DV技术在中国的开发可以使中国处于3G技术增长的前沿,我们希望在中国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
很显然,随着TI、诺基亚和意法半导体的火线进入,CDMA芯片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时下中国联通的CDMA运营要变得更加驾轻就熟,还需看高通的姿态。
近日关于TD-SCDMA利好的消息频频见诸于报端,如TD-SCDMA测试结果令人满意,已基本具备独立组网的条件。然而无可争议的是,与 WCDMA和CDMA2000相比,TD-SCDMA在网络设备成熟度、终端的款式数量以及成熟度方面皆处于弱势!同时,HSDPA、WiMAX等无线通信新技术来势凶猛,电信业重组的争论硝烟四起,3G牌照迟迟不发放。面对重重迷雾,刚刚成熟的TD-SCDMA将走向何方,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一、2G向3G演进的技术选择
众所周知,ITU承认的3G标准有三个,即WCDMA、CDMA2000和TD-SCDMA。WCDMA和CDMA2000由于提出时间较早,而且已经在世界上拥有了多个成功商用的案例,所以无论从标准完善性还是从技术成熟度方面来讲,都走得比较靠前。TD-SCDMA是我国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虽然提出时间较晚,但是在技术实现上有一定的创新,具有较大的后发优势。TD-SCDMA对于我国意义重大,不仅帮助采用该标准的运营商更容易地升级网络,使得我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3G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更可以大力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制造水平,进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1.2G向3G演进的方案选择
移动通信网络由两大部分构成:空中接口部分和核心网部分,如图1所示。
(1)与2G移动通信网络相比,2.5G/3G的核心网部分增加了数据网络部分;
(2)从2G/2.5G网络向3G网络升级需要升级无线网络。
从2G网络向3G网络演进有三种方案选择,如表1所示。
在分析网络演进时,有三方面因素值得注意:第一,TD-SCDMA仅限于空中接口部分,核心网部分与WCDMA共用;第二,在空中接口部分, WCDMA/TD-SCDMA与GSM完全不同,部署WCDMA网络或TD-SCDMA网络需要新建空中接口部分;第三,在核心网部分,WCDMA/TD -SCDMA的核心网可从GSM的核心网平滑升级。
基于以上因素,GSM/GPRS网络升级到3G网络时有两个选择:采用WCDMA升级至3G、采用TD-SCDMA升级至3G,两者的工程实施难度和工作量相当。无论采用哪种方案,用户持有WCDMA或TD-SCDMA手机,仅可以在WCDMA或TD-SCDMA网络下使用,无法向下兼容GSM网络。而无论是空中接口部分还是核心网部分,CDMA1X均可平滑升级到 CDMA2000。用户持有CDMA2000手机,不仅可以在CDMA2000网络下使用,还可向下兼容到CDMA1X网络下使用。
2.中国大陆地区2G网络升级至3G网络的方案选择
当前在中国大陆地区,中国移动运营着GSM/GPRS网络,中国联通运营着CDMA1X网络和GSM网络。中国联通通过GSM1X技术,使CDMA网络用户持GSM手机即可切换至GSM网络,GSM网络用户持CDMA1X手机可切换到CDMA1X网络,从而解决了CDMA1X在漫游时受地域限制的问题,而且不用大规模升级现有GSM网络就能让GSM网络用户享用到CDMA1X的移动数据业务。
考虑上述因素,当前中国大陆地区的2G/2.5G网络升级至3G网络可选择如表2所示的方式。由表2看出,运营商将2G/2.5G网络升级到3G网络之后,用户若想享用3G的高速移动数据业务,还须更换现有的终端。
因为WCDMA/TD-SCDMA不能向下兼容GSM/GPRS,因此3G网络部署初期,在网络覆盖不好的地方或全球漫游的时候,用户还需使用同时兼容3G网络和2G/2.5G网络的双模手机;因为CDMA2000向下兼容CDMA1X,所以即使在3G网络部署初期,用户在国内漫游的时候使用 CDMA2000单模终端即可,但在全球漫游的时候还需使用双模终端。
二、部署TD-SCDMA的方案选择
近年来的系列测试证明,TD-SCDMA已基本具备规模组网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其提出时间较晚,支持的设备供应商较少,设备成熟度和终端款式与其他两种标准相比处于劣势,因此其发展前景仍扑朔迷离。然而,TD-SCDMA的成败不仅事关中国民族设备供应商在中国大陆地区3G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更关系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相关领域研究、开发和制造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应尽一切可能让TD-SCDMA成为真正的3G标准,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颁发3G牌照在即,如何部署TD-SCDMA网络成为决定中国3G标准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
1.从现有GSM/GPRS升级至TD-SCDMA比较可行
从技术角度考虑,部署TD-SCDMA网络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第一,单独重新建网;第二,从现有的GSM/GPRS网络升级建设。
若采用第一种方案,那么运营商和国家在短期内要付出巨大的投资,而由于在部署初期网络覆盖较差、TD-SCDMA设备成熟度不足,因此用户的窄带移动数据业务需求甚至是基本的通话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相比来说,第二种方案不仅可以降低初期部署TD-SCDMA的投资,在不影响用户原有业务使用的条件下不断完善网络,也可以在保证用户基本通话和窄带移动数据业务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用户需要和设备成熟度不断扩大TD-SCDMA的部署规模和覆盖范围。因此,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运营上,第二种方案都较为可行。
2.TD-SCDMA由中国移动部署更加合适
目前来看,TD-SCDMA要在中国大陆真正推广起来并成为事实上的3G标准,还面临着一些困难。
※终端款式和数量较少是阻碍TD-SCDMA标准普及的最大因素。
※与其他两个标准相比,TD-SCDMA空中接口部分的设备成熟度较低,须在实际中不断完善。
※TD-SCDMA由中国提出并支持,目前还没有商用的案例,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市场占有率也很难与其他两种标准相比。电信市场具有规模经济性,没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就难以支撑终端的开发,难以提高网络设备的成熟度,难以丰富3G的移动数据业务内容;而没有丰富的移动数据业务和众多高性价比的终端,用户就很难使用TD-SCDMA服务。
综上所述,若采用单独重新建设的方式部署TD-SCDMA网络,那么TD-SCDMA很难在中国大陆地区成为事实上的3G标准,更谈不上走出国门了。若由实力较弱的运营商采用TD-SCDMA标准,或在用户数量较少的GSM/GPRS网络基础上升级至TD-SCDMA,那么很难吸引足够的设备制造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大对TD-SCDMA的投入力度,也很难迅速扩大TD-SCDMA的市场占有率。
因此,笔者认为,承担将TD-SCDMA大规模商用化之重任,非中国移动莫属。
※中国移动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占有率达2/3左右,并且拥有大量的高端用户;
※中国移动具有优秀的手机定制、网络维护、产品策划、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中国移动的利润较高,几乎是其他几家运营商的总和,因此现金流较好,可以支撑建设TD-SCDMA网络和培育3G市场。
若中国移动采用了TD-SCDMA标准,那么不仅其移动用户有能力购买高端3G手机使用优秀的3G业务,而且其2亿左右的用户规模也足以吸引更多的设备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入到TD-SCDMA产业链中,进而推动TD-SCDMA的迅速发展,促进TD-SCDMA成为事实上的3G标准。此时,已在 TD-SCDMA上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并开发出优秀TD-SCDMA设备的国内外设备供应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会将TD-SCDMA标准推广至中国大陆以外的地方,同时会持续投入开发基于TD-SCDMA的后3G技术。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国家利益和广大公众的利益,笔者诚恳希望中国移动采用中国自己的标准TD-SCDMA运营3G。
此外,鉴于TD-SCDMA已基本具备大规模组网的条件,同时在设备成熟度和实际运营经验上落后于WCDMA和CDMA2000,因此有必要在中国大陆地区率先颁发TD-SCDMA牌照,逐步部署TD-SCDMA网络,推动TD-SCDMA产业链迅速前行,待TD-SCDMA标准基本具备与其他两种3G标准相抗衡的能力后再酌情颁发其他3G标准的牌照。
前一篇:CDMA的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