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电信小灵通本域范围可无线上网

(2007-06-19 09:34:14)
标签:

小灵通

无线上网

    上海电信的小灵通已悄悄杀进手机无线上网领域。此前,该市场一直由联通“掌中宽带”(基于CDMA1X技术)和移动的“随e行”(基于GPRS技术)所占据,随着小灵通的介入,申城手机上网市场开始天下三分。通过小灵通实现电脑无线上网,既可以借助小灵通无线网卡,也可以将电脑联上“小灵猫”(小灵通手机+数据线的统称)来实现。不论你身在本市何处,只要有小灵通信号覆盖的地方,都可以上网冲浪。相比移动的“随e行”和联通的“掌中宽带”,电信小灵通上网业务的资费全部为无限包月,有一定的吸引力。小灵通上网的速率为64K,与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的速率相当,低于“随e行”和“掌中宽带”的速率。不过,电信方面表示,小灵通上网使用的是单独信道,上网速率不会随着用户的增加而降低。记者注意到,小灵通上网业务与“随e行”和“掌中宽带”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仅限本市地域范围内使用,暂不支持在外省市的漫游。不过,从客服部门了解到,眼下暂时只有两款小灵通手机可使用“小灵猫”无线上网业务。

 

推荐文章:

阚凯力称固网出路在WiFi 北京需1亿建网成本 

 

信产部要求单向收费必须无任何限制条件

 

英国电信:组织架构转向以用户为中心

 

中国移动以4.77亿美元收购巴基斯坦电信运营商Paktel

 

合并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应该成为电信重组的一个选项

 

全国通信业务结构变化提速1至4月固网收入同比下降4% 数据网收入同比增长40%

 

英国电信转型取得好的成效(图)

 

英国电信将为雀巢提供全球基础架构服务

 

联通G网今年内完成全国网络升级

 

TD-SCDMA四季度放号 10个城市展开应用试验(图)

 

信产部、发改委表态说:“双改单”实质是推进移动电资费水平进一步降低

 

国内电信四大运营商4月份业绩比较

 

国外“商务领航”的运作模式

 

网通重启国际化:奥运宽带直通海外

 

美国越来越多家庭告别传统固定电话

 

欧盟考虑分拆主体电信运营商

 

BT发展宽带业务的策略

 

北京奥运会WiMAX提供商并非中移动一家

 

阿里巴巴上市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个人导航将成为手机增值服务发展新趋势

 

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七种可能性

 

信产部公布时间表降低漫游资费方案启动(图)

 

中国现阶段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率不到10%

 

传印度政府拟在2009年向国民提供2M免费宽带(图)

 

江苏宿迁电信实现全市范围内村村通宽带、户户能上网(图)

 

慧聪亏损6000万 B2B网站处境艰难(图)

 

网站推广的六种基本方法

 

B2B的两种商业模式

 

马云总结互联网成功的几条经验总结(图)

 

电信运营商发展IPTV的瓶颈

 

2006年中国移动在亚太10大运营商排行排名居首

 

eBay在华失利:世界不是平的(图)

 

Web2.0之下如何办公?

 

史玉柱借《征途》冲刺中国首富(图)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说:VoIP新型电话是未来的方向

 

印度将公布3G频谱方案宣称分配40MHz频谱

 

中国电信界权威专家纵论电信网的融合与创新

 

影响网站可信度的一些细节问题


什么是Web2.0?


阿里巴巴冷静对待上市(图)


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信息采集脱节 114转型遇到新困难


空中网欲做无线互联网第一门户(图)


电信每日快报(51)


全球HSDPA商用网数量突破100个


电信每日快报(50)


中国网通公布2006年业绩


中国联通公布2006年业绩


爱立信公司发展历程(图)


2007年中国增值业务市场趋势

 

世界电信业的未来走势


AT&T推出的手机支付业务将成为信用卡的终结者


官方首次批露中国3G(TD-SCDMA)首期投资为267亿元


中国移动斥15亿建南方基地


香港巨富李嘉诚巨资投入3G至今仍未赚钱


中电信CEO王晓初3月26日在香港公布公司2006年度业绩


欧盟三网融合对我国的启示及借鉴


中国用户超过美国成为Skype全球最大市场(图)

 

互联星空被评选为2006中国宽频网站综合十强(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