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南宋时期的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培田古村落,明清时期是连城到汀州
府古官道上的驿站,曾经繁华一时,现为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客家古民居建
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800余年的风雨飘摇,村中至今仍保存着30余幢“九厅十八井”结构的高
堂华屋,21座宗祠,6个书院,5个庵庙,2座圣赐跨街牌坊,组成了7.2万平方米
的明清风貌古建筑群,被誉为“民间故宫”、“客家庄园”。“培田的一草一木、
一砖一瓦都是文物。”堪称培田“活字典”的吴美熙老人说。老人退休后回到村中,
挖掘、整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常年奔走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还当起导游,为
进村游人免费讲解培田故事。
然而,一如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所遭遇的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化等种种怪相,
培田古村落也曾面临艰难的选择。那是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培田村的耕读文化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许多村民要求拆除几百年的老
房子,建新居。
村民的现实需求与古村落的保护之间如何找到平衡?一个融入培田传统民
居黑瓦、青砖墙、坡屋顶等元素的新村,已在古村落不远处拔地而起,有百余
户村民搬迁入住了。古村落内,一幢幢古建筑在本地传统工匠手下“修旧如旧、
修古如古”,而鹅卵石堆砌河堤、栽种传统树种、种植瓜果蔬菜等,把培田装
扮得更加美丽闲适。
更让吴美熙老人欣喜的是,村里乡亲把保护村落当作自家的事,自发参与
培田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并共享旅游收益。“只有如此,保护传统村落,才不
会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
2009年,村民自发成立的理事会与培田古村落景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
约定40年合作期间景区管委会按门票年税后实际收入的25% 28%支付给理事会,
理事会对分成收入进行二次分配下发给村民。因此,培田留住了乡亲,留住了
乡愁。
古街旁的“容膝居”内,46岁的村妇曹林凤正在为游客展示剪纸艺术,一
张红纸,一把剪刀,加上对剪纸艺术的热爱,让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
过去,曹林凤种田、放羊,只有农闲的间隙才坐下来剪纸;而今,来到培田
的游客越来越多,剪纸竟成了她的赚钱手艺,“我能剪出500多种不重样式的作品,
今年国庆黄金周,我卖出了1000多元 人民币 的剪纸作品。”“活态文化是传统村
落的根,一个传统村落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活态文化。”宣和乡党
委书记邱毅表示,要通过每年举办春耕节、培养民间技艺传承人、建立特色工坊、
组建十番音乐队等途径,保护好传承好民俗活动、农事习俗、染织剪纸等非物质文
化遗产,让古村落“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