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另一个角度拍摄巴黎圣母院
外出采风时,应该尽可能使用最大像素拍摄,以免拍摄尺寸太小,不能放大照片,从而造成遗憾。
(一)有效像素和像素尺寸
1、有效像素
我们讲解“熟练掌握你的数码相机”需要分几次才能完成,而这里首先讨论的就是有效像素。我们整天听到“像素”这个词,那么,我们就先看看什么是像素。
简单的说,我们所说的像素(Pixel),就是CCD或CMOS上光电感应元件的数量。一个感光元件经过感光、光电信号转换、A/D转换等步骤以后,在输出的照片上就形成一个点。我们如果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或者说小方块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像素分为总像素和有效像素,目前市场上的数码相机标示的像素基本都是有效像素,有的也标注总像素。
这是10 X
7,共70个像素的图片
(该图片来自网络)
可以说,每个像素单元的信息都是它所涵盖的图像的色彩信息的平均。很显然,这是一个很不连续的图像,甚至根本不能叫做图像。
但是,当我们保持感光器件面积不变而不断增加像素的数量后,整个图像就逐渐的呈现出来。
这是50 X
34,共1700个像素的图片
(该片来自网络)
当像素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比如说达到了800×530,也就是达到了42万像素以后,这时的图像看起来已经相当连续了。当然如果我们想得到更大尺寸的图像用于在显示器上观看或者打印输出(对像素数量的要求比在显示器上显示更高)时,40万像素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市场上的数码相机都有上千万像素,高端产品甚至更高,这对于高精度大幅输出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800 X 531,共42.48万像素的照片
(该片来自网络)
对于数码相机,我们关注的是有效像素的大小。简单说,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
像素数量的提高,有利于我们获得高精度的图像,但是像素数量不是衡量感光元件好坏的唯一标准,我们还应该考虑像素质量,包括像素在感光元件上排列的均匀性、色彩精确性、动态范围、噪声表现,还有包括色散、紫边、摩尔纹等在内的各种伪色失真。
我们可以看到,数码相机往往都把CCD面积(CMOS)和有效像素这两项指标放到最前面。如尼康D3000相机的有效像素是1020万,其影像感应器(CCD)的面积是23.6×15.8。而佳能G10的CCD尺寸是1/1.7″(英寸),它的有效像素是约1470万。
所以说,我们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要注重CCD面积,一般来说,感光器件面积越大,以上所说的各项指标就会越好。例如我们常说的单反全画幅相机,其感光器件面积是36
X 24,其成像质量就比一般的小画幅数码相机要好。
当然,除了注重感光器件CCD或CMOS的面积外,我们还要考虑相机的有效像素大小。一般来说,CCD面积决定着成像的质量,而像素的大小决定着照片的尺寸。
2、像素尺寸
一般的数码相机都有这个指标,比如佳能G10相机,就分为:
大 :4416×3312、 中1 :3456×2592、 中2
:2592×1944、
中3 :1600×1200、 小 :640×480 。
而最大的那个尺寸就是相机的有效像素的尺寸,也就是1470万像素。有的影友会说:相机生产厂家直接设定一个最大像素尺寸不就得了吗!其实,厂家这样划分拍摄尺寸主要是适应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比如使用者拍摄的照片仅仅是用于小片子,比如用于发邮件或用于留资料等等,那么拍摄小尺寸的照片就可以节省存储空间,而且还可以提高连拍速度。
但是一般我们都是需要大像素的照片,这个指标如果掌握不好,往往会造成一些遗憾。如我们出去拍照片,出国啊,到著名景点旅游啊,结果使用的文件尺寸小了,虽然拍照时存储量大了,但拍回来的照片只能输出5寸的小照片,完全不能放大了,放大到8至10寸就有马赛克了,结果感到十分遗憾,因为出去一次是不容易的啊!
当然,用大的像素尺寸拍照会更多的占用存储空间。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应该不用过多的考虑了。因为现在各种存储卡的容量都已经做到很大,价格也比较便宜了。如16G的SD卡只有两百多元,而8G的CF卡也只有两百元上下。前几年我们出去采风,一般都会带一个数码宝存储照片,而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多买几个存储卡,旅行回来后,一并再转存到微机里即可。
这一讲,我们只是讲像素尺寸的大小,并没有涉及到拍摄格式是用JPEG啊,还是用RAW,还是二者并用。因为拍摄格式我们会在以后专门去讨论它。
所以,拍照前,特别是到那些难得去一次的地方去,或者拍摄很难再现的瞬间时,一定仔细检查你的相机,最好把拍摄尺寸设定在最大尺寸,避免造成遗憾。每种相机的尺寸表示方法不尽一样,自己对照说明书看看,应该是可以非常明白的。
用大的像素尺寸拍摄的照片,
即便做成较大尺寸的照片,
照片依然很清晰和细腻,
不会出现噪点和马赛克。
用较小的像素尺寸,
如1600
X 1200像素拍摄的照片,
当放大照片时,
就会出现马赛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