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再度凯歌
(2008-12-19 13:04:57)
标签:
梅兰芳章子怡陈凯歌黎明娱乐 |
十五年了,少年梅兰芳以蒙太奇的手法出现的时候,对应的仿佛不是他大伯,而是十五年前的那场景,那光影,那情怀。
十五年,陈导演终于摆脱了吕布貂蝉无极般的诟病,再度凯歌。
不知是因为对影片的预期原本不高,还是导演,演员的出色表现,抑或很久没这么认真的去欣赏,梅兰芳的确是一部扣在人心思上的作品,以其艺术价值来说,前四十分钟,在少年畹华斗戏十三燕中达到了高潮,达到了巅峰,巅峰之后,只能偶有惊喜。
“爷爷是守旧的人吗?”“小心弄脏了戏里的人物,下次不许了。”“这台上这么神圣的地方,岂容你糟践?”“那也得爷乐意。”一辈子为了戏,为了戏里的角,为了伶人的地位,为了人的尊重,十三燕是一个老艺人的浓缩,是时代的背影,有着骨子里的尊严,有着身板上的尊贵,但是也有着内心的孤独,无奈。戏子,即便是伶界大王,又如何?十三燕苦恼而奋斗了一辈子的就是伶人的地位。真的看到他斗戏失败,台下空无一人,却依然卖力唱完定军山的时候,不由一种酸楚。
不知道这种酸楚,是不是陈导演在无极过后的体会。才能表达的如此传神。
三大导演中,老谋子最擅长美术,大型场景的调用,冯小刚最擅长用狡黠的民间智慧说故事,而陈导演,其实最适合一个深层次的剧本,供他挖掘,更像一个不善于交际的文人,去发现,去探索,去加工,去体悟,体悟到什么,就欣喜的表达,表达出来,才会给人动情。他不适合一个飘渺的故事,他适合有血有肉,有共鸣的人物。
十五年两次成功的电影,都在描述一个伶人的故事。不同的只是虚拟和现实。但是无论虚拟抑或现实,这才是陈导适合的风格。去捕捉一些他感觉捕捉到,其实未必说的尽,而说不尽才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尽与不尽,恰恰是电影和电视的区别,这也是为何电影是艺术,而电视剧只是娱乐。
反观章子怡,表现极有张力,孙红雷,用力的诠释,英达,混然若成,马三,费二爷,甚至老妈子,那都是绝对的老戏骨,浑身是戏,是对逝去的那个时代的琢磨的烙印,一板一眼之间,仿佛置身于彼。这些角色撑起了梅兰芳的架构,让电影更饱满,形象更完善。
至若,黎明,在影片定格的最后一刹那,意犹未尽。
未尽才是艺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