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你技巧,大师指引方向”
(2008-07-20 23:25:08)
标签:
爱在中国行德鲁克文化 |
昨天,一个通宵把几本访谈录和德鲁克的小册子重温了一遍,是带着目的是找的,所以显得很有效率。目标导向型在市场压迫期是最高效的,比如四六级的阅读,先看题目。
温顺期的时候,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大师说的都是圣旨;逆反期的时候,目空一切,带有“师”的名号的都是徒有虚名,除了军旗里的师长,可以吃旅团营连排加工兵,能吃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比它大的只有两个,威慑力放在那,就够了。能力,再说。不管谁用这个师长,都能吃人家的旅长。倘若是人指挥人,就难说的多了。世界上最复杂的莫过于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中国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关系是最不稳定的,但是轻易不会破除。因为有连锁在,有顾虑在。
现在来看那些东西,愈发会觉得自己浅薄,说浅薄是因为感叹当初的无知,自以为是地绕了大半圈,又绕回了原点。只不过,当时不识真面目而已。或者像谁说的,忘了,大意是明知道要错几年,还是要去错,注定会错。好像是唐骏,好像不是。很多企业都这样,你说牵扯之鉴摆在这,干嘛不吸取教训。因为错误是别人犯的,会犯的错误一定带有很强的诱惑性,谁都不傻,没啥好处会去犯错误?既然前人错了,留待后人,或许摆脱的了诱惑,或许摆脱不了,摆脱不了的就在走一次,走出来了感叹一句,前人说的真好。走在其中的时候,个个都以为自己跳开了前人的局限。
不过,殊途同归,也不见得不是一件可以兴奋的事情。毕竟,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是大师。什么叫大师?黄国伦说,老师教你技巧,大师指引方向。在节目上很有效果。
细细想来,史玉柱把消费者作为老师,睥睨80%的营销教材,所以他可以教人技巧,可以给你八十字口诀,很实用。彼得德鲁克是大师,话很简单,很通俗,很易懂。所以有人觉得不过如此尔尔。最简单的是最精华的,缩写比扩写要难得多。更何况还要用一生去总结。
那每个字的背后都是不止一个的故事,故事的背后却承载了兴败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