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万科王石赈灾地震捐款房产 |
200万,或许还不值两套房子,却让万科遭遇了最为严重的公关危机。
王石,大风大浪见识过,却会栽在区区两百万(对万科而言)上么?
这几天,对万科两百万捐款和王石言论的质疑随处可见。绝大多数的网友都认为太小气,小气也就罢了,可气在王老板出来说话还那么的理直气壮。这不是一个关于你我“气场”的争论,而是关乎灾区生命气息的论理。
王石博客上写到:“对捐出的款项超过1000万的企业,我当然表示敬佩。但做为董事长,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慈善成为负担。”
按句点算,一共五句。
第一句是场面话。而对于我们来说,任何一个捐款的人,都应当表示感谢,对万科也一样,因为有心意,也贡献了力量。对万科来说,绝非没有1000万的能力,表示钦佩自然是老王的心思。我们或许还不够“钦佩”的“格”。
第二句,引发质疑的开始。到底多少是合适,两百万是不是合适。
第三句给解答,此句分上下半句。上半句的理由姑且可以糖塞,毕竟是上市公司,多少要按规矩来,如果要追加,得按程序走审,可能会慢些,我们可以等。可是下半句风云突变,为什么始终坚持两百万不变呢?难道不应有特事特办,不应视程度而有所应急改变么?
第四句,在解释原因。其实,老王这句话在别的任何场合来说,都是正确,但是正确不意味着合适。而在全国民众,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此时,是完完全全的不合适。我们知道,救急是重要,但重建同样重要。一锤子买卖下去,猛药过后要调理,调理跟不上,药效也会减半。王石的本意或许出于要持续地救援灾区,或许是在呼吁大家讲爱国之心意“永续永存”,但是表达和方式却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第一就在,紧急关头,不出重手,更待何时,事后弥补,到头来又是亡羊补牢。第二在于相对于年营收以亿为单位计算的企业,拿出这么点实在不应该理直气壮。更何况是处于从来都有微词的地产行业。
当然,可能有原因,万科是当天做出的迅速反应,可能不了解危害到底有多大,但都已至今,看他家企业已经二三批救援到位了,万科依旧岿然不动。这是说不过去的。
第五句,事后被证明员工都违背了公司规定。人心都是肉长的。
可是企业一方面在宣扬自己要做合格的企业公民的时候,为什么不摸摸自己的心,是不是肉长的呢?如果,把企业当作人,请赋予他人的恻隐之心,不然,请不要用公民来形容。
如果,可以重来,或许万科还会这么做,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条例的严格执行,但对于社会价值来说,却在使自己的形象受损。
两百万,万科楼市会面对拐点么?
为逝者默哀,为生者加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