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秋之枫红
秋之枫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535
  • 关注人气: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者明星化是否有利于学术普及

(2007-05-22 21:18:38)
不知道这个话题是不是已经失去了热度,上星期天在华政打完和财大的比赛后,在那看了第二场复旦和华政的辩论赛,他们的题目就是“学者明星化是否有利于学术普及。”复旦是反方。
先说几个有意思的,攻辨当中,华政的女生问:“请问对方辨友能否准确的说出军师祭酒,军师中郎将和军师将军的区别呢?”一听到这个,就知道根本就是“女杀手”了。复旦的男二辨只好回一句不知道,接着是预料内的追问,“那么由学者来为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不是有利于学术普及了么?”接着是预料内的掌声雷动。我在想,如果“无赖”一点,直接就说,“对方辨友,我很遗憾地告诉您,我听过易中天先生关于这三者的通俗化的现代化的讲解,我还要很遗憾地告诉您,我还是没记住,您说这是有利于普及了吗?”
复旦的同学说道纪梁海先生花了几场讲座时间来论证纪晓岚帅不帅是媚迎大众的行为,关注八卦不是一个学者应该做的,是学术的不严肃。其实我在想,当年钱钟书指谪陈寅恪的原因之一就有陈寅恪论证杨贵妃是否以处女入宫太琐碎。但是陈先生确实以小见大,其目的在于发现唐朝少数民族的婚配状况。
比赛最后是华政更胜一筹。
其实我们来看待这个问题,学者成为了明星,必然会有追星族的出现。追星族有极大特点,会去竭尽能力的了解明星的一切。当然明星的作品必然在列。那么我们说,其实这里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乘数效应。一再地有人说,易中天品三国红了,先不说《三国演义》,《三国志》有没有比以往更畅销,我们看到的是易中天的文集畅销的相当“严重”。包括早年的一些专著。可是不乏有学术分量的东西。
再往前看刘心武,可不是单单红了揭秘系列,几乎所有红学的著述,尽管参差不齐,可是连带的卖的好,原著更是大卖。这是普及了什么?普及了深闺中的八卦?
再回过头来说于丹,现在讲《论语》的人是不是多了,有必要去探讨那句是孔子说的,哪句是后人托孔子说的么?有必要再运用小学去发现一下那个字其实应该是这个字么?
当面对全民其实存在的传统文化的饥渴心理和畏难心理的时候,明星化的学者所带来的是最适合大众的。再看看,是不是是个学者上了电视就红了?显然不是吧。反正是知道,有人红就有人眼红,有人会跳出来,以很高的姿态,但是这可不利于学术的心态,学风的严谨。
再想一下,到这个题目上,咱们先前说的那么多好处是学术吗?不是吧。学术可是特制那小众的。咱大众的这其实应该称为文化。换言之,茶余饭后咱讨论的滔滔不绝的更多的是文化,传统文化。去辨伪,去考据,这才是学术,但这必然不是大众所能接受的,不是时间精力经济的不能接受,而是能力的不能接受。没有足够的教育,你说杨振宁在百家讲坛开讲的那会怎么能热?
所以呢,学者明星化的确于普及学术上作用不大。但是这比起文化的普及,就不那么重要了。复旦的同学没有去好好的定义学术的概念。也就被动了。
                                                      2007084
投我一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