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秋之枫红
秋之枫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87
  • 关注人气: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客观点——写在博啦网06年度百强博客排行榜PK赛开始之际

(2006-12-17 00:01:47)
分类: 管理观察★我的视界
据新华社14日电,美国著名市场公司加特纳日前发布报告说,2007年将是博客发展的巅峰之年,全球活跃的博客用户将达到1亿2007年巅峰过后,博客发展将保持平稳。
而中国博客教父方兴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博客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过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年至2003年,少数人写博;第二阶段是2003年至2005年,博客爱好者写博;第三阶段是2005年至2006年以及接下来的两年,博客进入大众化前期。而从“第三阶段开始,博客已经向现实主义转变。再过两年,即将进入大众化晚期,也就是说,那些网络保守主义者也将加入到博客大军中来”。
中国博客大军的扩充之快,声势之浩大恐怕是这位教父当年创办博客中国时所没能想到的,恐怕也比他迅速融资到千万美元的风投更来得激动人心。个人以为,在博客的推广化过程中,新浪名人博客所带来的巨大效应功不可末。从徐静蕾,韩寒,余华等少数明星的试点引爆巨大成功之后,大小明星都落户了新浪。明星开博直接引来粉丝的关注,而粉丝有一个特点或者说共性,希望拥有与明星一样的“品位”“特质”,当然还特别希望能得到明星的关注,于是,匿名留言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于是,开始注册新浪博客,然后留言,因为期待明星有一天能回访,开始打扮自己的博客。接下来,开了博客,当然希望有人来看,单单期待明星是很不现实的,那么就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既然是亲朋好友,自然会捧场,一捧二去的,一来觉得博客确实是好东西,而来国人传统“来而不往非礼也。”就这样,交互式,爆炸式增长促成了现在浩浩荡荡的大军。
新浪的明星博客可以说是当年的成功营销案例,就象今年获奖的百度最懂中文系列营销。随之而跟风的搜狐明星博客因为是后起,影响力就只能落后了。
但是现在的趋势平民化,草根化以及草根精英化。通过博客,象ACOSTA等都创造了网络奇迹,而且许多的人在步入这个成名道路的梦想中。有些观点,有些笔风,非常独到,当然也有许多为吸引眼球而吸引眼球的互连网“垃圾”。
不过,博客在聚焦大众目光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时常在博客中看到对某一社会话题,学术问题的激烈专题讨论,这种强大的收拢观点的功能是一般媒体所难以具备的。
但是,博客的最大效用其实是给了亿万普通百姓以“说话”的“权利”。可以公开发表建议,可以对陌生人倾诉自己的想法,甚至只是作为一个秘密的宝藏。这种模式有利于国民的心理健康,因为长期的压抑会导致各种心理郁结。而倾诉是最有效的“发泄”方式之一。而就在这百姓说话的时候,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就出现了。象曾经著名的CNN转述来自某博客发布的消息。秘密在民间,财富在民间,宝藏在民间啊。
现在的名人博客,按照方兴东的观点,应该象国外的一些上靠拢,即发布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但是在目前国内对于电子媒介的立法尚不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还需加强的情况下,只能慢慢来,但的确是一个方向。
 
04,05年BBS相当红火,而05,06年博客异军突起。各大网站纷纷推出自己的博客服务,百度干脆就推出博客搜索,搜狗紧随其后。不可忽略的有两家博客服务商,live space和腾讯的Qzone。基于大量的用户,他们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尤其腾讯的服务,布置漂亮的空间需要Q币的消费,利润相当大。
因为舒畅开了博客,要去留言,也就开了博客,不过没怎么去留过言,只是默默的看着。从世界杯开始正式写到现在5个多月,认识了不少朋友,分享了不少心情,当然看了更多别人的博客。明显地,大学生的博客中校园话题永远是第一位,校园话题中情感话题又是第一位的。有时候,博客成为了表达情感的一个场所,写着看得明白的人看得明白的文字,等着能看明白的人来看,很有意思,不过我以为,会错意的应该也会有很多吧。
不知怎么的,进入了博啦网06年度百强博客排行榜的评选,还得到了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们的1900多票的支持。如今进入PK赛,排在第20名,很不错的一个成绩,进入前十基本无望的情况下,守在20强的位置给20岁的我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这个排行榜,了解了博啦网,编辑对文章的收录要求很高,但是会很认真负责地为你配上插图。目前,两篇写花的随笔《误投红尘俗世的白玫瑰》和《“崇光泛彩兰海莲,不见与花相似人”》被收录时都选配了很漂亮的图。
既然进入PK赛,那么也希望大家能够支持在下。
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