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崇光泛彩兰海莲,不见与花相似人”

(2006-12-02 17:47:49)
分类: 饮酒赏花
小引
开出“也如赏花气自华”栏很久了,但是没有实实在在地写过几篇文章。
雪莲花也好,情花也罢,多多少少都带有虚幻的色彩,或者说更多的偏重在想象的理想。前者说“莲”及人,后者说“花”及情。
于是想写点什么,却想不出从哪里入手。直到上次跟GP说,如果我要写,会写海棠,就象当初一直在思量着会写写琉璃。昨天,阿冲说,看到“今生相随,琉璃有情”的时候,他感到,过去的那个才子又回来了。
或许吧。
平淡点好。
 
正文
还是言归正传。
海棠,被封为花中极品,历来为中国诗人所爱。苏东坡有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虽说诗人将爱花之情俏皮地于末两句淋漓展现,但其中妙处特别在“泛崇光”三字,大约其创造此词来于屈原之“光风转蕙,泛崇兰些”。这里体现出了赏花的境界。见花而迷于怡红快绿,如同见人而醉于脂粉绮罗,只见其表,不过是单纯的视觉刺激。从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美学观点说,看要看那神采容光。人,有神采容光,容易理解,常说的气质,风度,由内而外所展现出的魅力,在生活中能够确实地感受到。但是,花草木石,这些经常被认为没有“生命”的物质难道也会有容光?所以,苏东坡的高明,就在于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三个字,笔力极深。这就是真正的赏花人所要具备的素质,能够感受到花的气质,气度,气魄。后来又有曹雪芹用“崇光泛彩”四个字,算是承接了东坡的良苦用心。而他,在写大观园的景色时,用了八个字,前四字为“花光柳影”。这就是了,如果只晓得花红柳绿,那么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看花者,不懂得花的风采,不晓得花的心思,又怎么会被花接受,所做,无论多少,都注定是一个匆匆过客的徒劳,留下不过是同情而已,甚至还会有讥讽。讥讽者也是会是那些似懂非懂的人。赏花需要天赋吗?
我不知道。或者需要,或者不然。只知道那些天生的赏花者更善于表达,以留给后人去琢磨此中真意。如果这么来想,那么后来者是不是天有此赋,就是永远的谜了。
那么海棠的风度和光彩在哪呢?
海棠中秋海棠大多为红色,红的夺魄,但不是浓烈的红,而是“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就象是病中西施更惹人怜。不过,秋海棠中还有一种白色海棠,在我以为,更是风华绝代。不允许瑕疵和淤迹,不谄媚娇弱,独守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人常说,秋花迷雅静穆。但是常常惹出人的眼泪。
还是苏东坡,自己身遭贬谪,还是写:“卧闻海棠花,泥污胭脂雪”。风雨中担忧着海棠。至于“宿雨还添一泪痕”,就属于那个情不情的宝玉了。突然想起一句话,男人总是想着那个让他流泪的女人。忘了YC是否流过泪了。
前人写花总是喜欢比于美人,而写美人总是喜欢喻于理想。
花表示他们的理想?有可能,花之品也是人之品。爱何花有何人。
 
后记
《红楼梦》中特别中意海棠,据一些人分析,海棠指的是湘云。
暑假里,QQ签名曾写着,“崇光泛彩兰海莲,不见与花相似人”。
作此文,算做对它的注释吧。
 
民间记载和传说
《采兰杂志》载:古进有一妇女怀念自已心上人,但总不能见面,经常在一墙下哭泣,眼泪滴入土中,在洒泪之处长出一植株,花姿妩媚动人,花色像妇人的脸,叶子正面绿、背面红的小草,秋天开花,名曰:“断肠草”。《本草纲目拾遗》也记载:“相传昔人有以思而喷血阶下,遂生此草,故亦名‘相思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