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家大院》背后血腥的灭门霸产......

(2006-06-16 07:41:33)
《乔》剧当初及其奠基者
    央视一套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在全国引起了空前的轰动。大家被剧情强烈吸引之时,一定想知道《乔》剧是怎样产生的?晋商故里又做了哪些工作?我作为《乔》剧筹备最早的参与者,《乔》剧筹备工作在祁县所有正式会议的参加者和记录者,晋中市文学艺术交流中心的主任,有必要和义务与大家共同见证这段历史。
    2002年10月晋中市文联组联部主任、作家郝汝椿的小说《晋商第一乔》出版了(该小说全面生动地塑造了乔家创业始祖乔贵发的形象)。不久,山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晋中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王松山,经与汝椿商量,将该小说改编成2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晋商之冠》。为此,2003年3月1日山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专门下发了文件,内容如下:晋视协字(2003)第3号,关于筹拍20集电视连续剧《晋商之冠》的意见:经山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2003年1月6日三届二次主席团会议议定,决定2003年筹拍20集电视连续剧《晋商之冠》。由王松山、朱正、赵小萍三位副主席负责筹备。此剧列为山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今年筹拍的重点剧目。至此《乔》剧正式立项。
    此后,经晋中籍在京的影视制片人周爱玲介绍,王松山同北京文采音像制作中心的艺术总监、总导演梁凯程电话上取得联系。梁对该剧本表示兴趣,有投资拍摄的意向,并介绍在北方昆曲剧院工作的乔家第七代后人乔燕和介入此事。乔表示要拍就拍乔家最鼎盛时期乔致庸的电视剧。王对此表示同意。之后,王松山、朱正、赵小萍就筹拍《乔》剧一事,也向晋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进明作了汇报,黄部长表示支持,并给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荣贵打了电话。
非典刚过,王松山打电话叫我去市委后宿舍张巩德家拿资料(张曾任晋中地区史志办副主任,退休)。张给了我一本很厚的有关乔家、晋商研究的报刊剪贴,我给张打了借据,把资料送到王家。王一边翻阅资料,连声叫好;一边对我说:庞伟过几天咱俩去一下祁县,要筹拍《乔》剧了,得跟祁县联系一下。我说:行!
    我俩带车去祁县见到荣贵,受到热情的招待。荣表示支持拍《乔》剧,并给我俩每人一份“祁县文化强县研讨会”邀请函及其会议资料,还有一本省城作家王进写的2003年2月才出版的小说《财雄天下》(该书也塑造了乔家始祖乔贵发的形象)。并说这是由省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晋中市委宣传部、祁县县委政府,原定于2003年4月24日在祁县乔家宾馆举行的研讨会,邀请函还没发完,就因为非典被迫取消了。这上面就提到祁县文化强县近期内重点要抓好的工作,其中一条:尽快同强势媒体合作将《财雄天下》制成影视。你们来的太是时候了!我们听了特别高兴,真是天公作美。这次祁县县志办主任武殿琦,也把他写的《在中堂》小册子送给了王松山。临别时,荣从他办公的四楼(无电梯)一直送我们到楼下,这令我非常感动。作为老家祁县的我,作为晋中市文学艺术交流中心主任的我,顿时一种巨大的责任心、使命感犹然而生: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促成此事!
    6月5日,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因梁凯程要来,上午王松山和我带车赶到榆次峪头高速公路收费站口等候,司机是王建民。当时非典刚过,对过往车辆依然喷药消毒。该站工作人员李晨认出了我们,并介绍该站站长杨旺同我们认识,说话间我们接到梁打来的电话,原来他们因不熟悉情况,已经超过峪头出站口,已经中午12点多了,祁县不断打来电话询问:北京客人到了榆次了没有?真急人,怎么办?杨旺、李晨见此情形,果断地说:就冲着拍咱们晋中的电视剧,破例特事特办吧!于是立刻通知梁,原地靠边停车,问明车号,杨、李同我们一起开车上路,采取非常措施把北京的同志接出了高速路。这次北京来了两部小车,五位同志,他们是:梁凯程、乔燕和、彭娜(中视百代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王陆涛(北京文采总策划、执行制片人)、郭刚(北京文采制片经理)。大家都说:真是好事多磨!北京的同志说你们真是我们的领路人!我们把杨、李介绍给他们说:这是咱们的大救星!乔感慨地说:家乡的人民就是好!《乔》剧的欢迎仪式,就是在这满载着晋中人民的深情厚意中进行的……
     来到祁县宾馆时,已中午1点多,大家立即就餐,席间祁县县长曹禺、荣部长给我们一一敬酒,表示热烈的欢迎,预祝《乔》剧获得圆满成功!气氛热烈而愉快!
    下午柳玉珍(祁县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武殿琦和我一起陪同,梁、乔、陆涛参观了祁县渠家大院等地方,(彭、郭因事去太原,王松山在宾馆)大家合影留念……
6月6日上午,柳、武陪我们(北京5人、晋中3人)去乔家大院,因非典,村民不许外人进村,柳立即给乔家堡的村官打电话,经允许才进了乔家堡。大院出面接待我们的是馆长王正前,还有刘立本、王臣林,我们上了乔家大院的房顶,看了乔家的祠堂,这是普通游客所享受不到的,大家合影留念……。
中午在乔家宾馆就餐、休息。午餐时遇到祁县政协主席张礼明,张同大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提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因为张曾任平遥县委副书记,分管旅游工作,对平遥灯展和平遥国际摄影节的形成,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祁、平二县颇俱影响。因此我们说:将来《乔》剧开拍,还请张主席鼎力相助,张欣然应允……。
    晚上连夜举行了《乔》剧筹备座谈会,
    时间:2003年6月6日晚20:00—24:00
    地点:祁县宾馆三楼会议室
    出席会议的有:
    北京:梁凯程、乔燕和、彭娜、王陆涛、郭刚
    太原:赵小萍(兼省视协秘书长)、朱正(太原电视总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电视剧《一代廉史 于成龙》的导演)。
    晋中:王松山、庞伟
    这次会议主要是:自我介绍、增进了解、加强沟通、抒发感情,通过对乔家题材的研讨,最后集中到《乔》剧可做、能做、应该做上来!商定合作拍摄,以乔家第三代乔致庸为主角的反映乔家鼎盛时期的电视剧。与会者个个感情充沛,人人意气风发,可谓是《乔》剧筹备的群英会、誓师会、奠基仪式!最后合影留念,共祝《乔》剧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没有做记录。
     此后,我和王松山曾陪同北京一行考察了平遥古城等景点。以后的几天里,筹备组在进行了一些调研后,离开祁县到太原,受到省视协赵小萍的热情招待,商谈了有关合作事宜。午宴后,北京一行五人与我们话别……。
    2003年6月21日上午,王松山和我带车在榆次,与乔燕和、王陆涛会合后,到太谷县把编剧李昌福(职业影视文学作家、《七剑下天山》的编剧、受王松山邀请,专程从深圳赶回,参与《乔》剧创作)接上,来到祁县。
    午饭后,举行了《乔》剧专家座谈会,笔录如下:
    时间:2003年6月21日15:00-19:00
    地点:祁县宾馆三楼会议室
    记录人:庞伟、范美凤
    出席会议的有:乔家第七代后人乔燕和女士,北京文采音像制作中心总策划、执行制片人王陆涛先生,编剧李昌福先生,编剧王松山先生,史料专家:聂元龙(省史志办处长)、胡育贤(《祁县县志》副主编)、武殿琦(祁县县志办主任)、董义全(原乔家大院副馆长)、王正前(乔家大院馆长)、王臣林(乔家大院副馆长)、此外,祁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柳玉珍女士和晋中市文学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庞伟先生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内容略)
    这次会议是筹备组召集的,在来祁县之前,就通知了有关人员,来祁县后又借来祁县政协的范美凤帮助记录。在进会场前柳玉珍有些犹豫,对我说:专家座谈会我去不合适吧?我说:你是负责接待剧组的,应该参加。其实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有三:
    一、乔家题材可不可以做?要做怎么做?即如何处理好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二、表明即将创作的乔致庸剧本与从前发表的专写乔贵发的两部小说无关(指《晋商第一乔》和《财雄天下》);
    三、通过对王松山整理出的可以入戏的86条资料的讨论,看有无大的历史出入,做进一步的论证和补充。
    本次会议与会者进入会场后,首先签到。开会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一次《乔》剧创作极其重要的会议,是《乔》剧创作的奠基工程,是里程碑。会上我作了三点发言:
    1、剧名可考虑《乔家精英》。
    2、尊重史实,充分发挥,紧紧抓住那个时代发生在乔家和国家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危机,展开故事情节,反映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征,做足文章,集中展示以乔致庸为核心的乔家精英敢为人先、搏击商海的宏大气魄以及他们的诚信为本、宽厚待人、多谋善断、保家卫国的优良品性,以致乔家汇通天下,雄居四方。乔家精英,英雄业绩,感天动地,美誉天下。
    3、注意通过细节塑造人物形象,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乔家的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的特征,我认为中庸之道的儒商思想是乔家以及晋商的立身之本,敢为人先与时俱进,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会上剧名有三:王松山《晋商之冠》;武殿琦、王臣林《在中堂》;庞伟《乔家精英》。《乔》剧最终定名《乔家大院》确是一个好主意,有人借马力,马借人威之神效。不论是李昌福和王松山合写的剧本,还是后来朱秀海的剧本都与这次会议不无关系。李、王版较多地注重了历史性,朱版较突出了敢为人先、与时俱进,把汇通天下作成了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抱负,成为他们保家卫国的行动……
    梁凯程在北京通过传真看了会议记录后,对王松山整理出的86条资料,十分满意,对我在发言中提到的敢为人先、与时俱进、诚信为本、汇通天下这几点尤为赞赏……。
    6月25日,梁凯程赶到祁县,连夜召开座谈会,摘要如下:
    时间:2003年6月25日21:00—22:30分
    地点:祁县宾馆106房间
    记录人:庞伟
    出席会议的有:北京:梁凯程、乔燕和、王陆涛
              晋中:王松山、李昌福、庞伟、周爱玲
              祁县:柳玉珍、武殿琦、权力(祁县宣传部办公室主任)
    会议由梁凯程主持
     梁凯程:……以鼎盛时期的乔家为创作题材,这很好,也很大。因此我觉得《乔》剧应该做的很厚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历史性,尤其是在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上,不能有虚假,要有根可据。通过《乔》剧应尽可能艺术地再现,以乔家为杰出代表的晋商历史辉煌,以此来表达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我想这也应该就是《乔》剧创作的方向和思想定位。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乔》剧将由北京文采音像制作中心主导,并与山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合作,剧本创作从(2003年)6月21日正式开始。现在我们需要加强沟通,《乔》剧要风格定位,我们需要包括晋中市委、市政府、祁县县委、县政府等在内的各级领导部门、各个方面,加强联系,互相沟通,力求得到支持和帮助……。
    乔燕和:拍《乔》剧一直是我多年的心愿,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的……。
柳玉珍:祁县对拍《乔》剧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是欢迎和支持。现正值我县文化强县的决策开始布署实施的时候,你们带来了要拍《乔》剧的好消息,令人喜出望外,既有惊喜,又心存疑虑,一方面是热切盼望,另一方面又担心事情非真,现在看到你们又一次来到我们这里,事情看到了眉目,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地了。从剧组的接待上,可以看出,祁县是诚心的,除县委李书记前段在中央党校学习外,曹禺县长在剧组来的当天中午,就与大家碰杯相识了,县政协主席张礼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荣贵等县级领导也多次同大家同席相谈。因为拍《乔》剧符合祁县文化强县的要求,符合了祁县、晋中人民的愿望,祁县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离不开影视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因此说,你们来拍《乔》剧既是我们意料之外,又在我们工作计划之内。我们尽快向县里主要领导就拍《乔》剧一事,做个汇报,最迟在明晚后早安排县里主要领导同剧组见面沟通,以利于双方互通意图,力促《乔》剧成功……。
    上述谈话确是当时《乔》剧筹备各方思想状况的真实写照。而梁总的讲话,指明了《乔》剧创作的方向和思想定位、艺术风格定位,简而言之即:对历史真实要尊重,艺术风格应厚重,与我主张的尊重史实,充分发挥,非常相近。
    回想当时,大家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夜以继日,志在必得。大家戏称祁县的同志为“三陪”,一因他们是三个人:柳、武、权,二因早、午、晚三餐皆陪,实是对他们辛苦的褒奖。剧组同志有时一个闪念,立即深更半夜敲门相谈,废寝忘食,十分投入。那时大家无时无刻不在谈戏,编剧李昌福老师好酒量,为了让他才思泉涌,我、武、权三人每日陪他两饮(早餐除外),每人每次皆在半斤以上。喝着家乡的美酒,构思乔家大戏,要让《乔》剧构思宏伟,做大气,必增加李老师的胆气、豪气、英雄气,气冲云宵,我们企图用酒文化影响《乔》剧的创作,果真李老师就编了一出乔致庸见蒙古巡检的大戏(乔致庸为挫败仇敌,必须结识萨拉齐厅的巡检哪山,以取得巡检的支持。据说巡检很傲慢,脾气也很怪,想见他的必须会骑马,还要有海量,不会喝酒,也不会骑马的人,趁早别去见他。为此,不善饮酒、骑马的乔致庸做出了许多艰险的努力,最终与巡检结拜为兄弟,成为莫逆之交,击败了仇敌,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我希望李老师编的剧在重大历史事件上有根可据(尊重史实),故事情节上能像电视剧《神医喜来乐》那样生动引人(充分发挥),将晋中特有的晋剧、祁太秧歌、左权民歌、小花鼓戏、红火热闹、风味小吃、名胜景区、名人佚事等等尽情穿插……。
    6月26日下午,我陪同梁、乔、陆涛去了祁县九沟(属峪口乡)考察(祁县宣传部出面联系),这里山清水秀,梁说这里可以成为拍摄大运河的场景和土匪劫镖的地方……。之后去太谷曹家大院考察,我介绍梁、乔、陆涛三人与曹家大院馆长马永明见面,并对马永明说:如《乔》剧在这里拍摄,还望予以关照……。在返回祁县的路上,梁总无限感慨说:从事影视到如今想拍《乔》剧,就是因为有一份情结,一份执着和梦想,就是因为有颗中国心……!
    6月27日上午,王松山、周爱玲陪同梁、乔、陆涛,考察了常家庄园,下午与从太原赶来的赵小萍、朱正一起拜见晋中市委黄部长,北京文采同晋中市委宣传部签定了合作协议书。(我在祁县招呼李昌福搞创作)
    6月28日下午又进行了一次座谈会
    时间:6月28日,下午16:00—19:30分
    地点:祁县宾馆北楼二层会议室
    记录人:庞伟
    出席会议的有:北京:梁凯程、乔燕和、王陆涛
              晋中:王松山、李昌福、庞伟、周爱玲
              祁县:柳玉珍、武殿琦、权力
    主要是谈剧本创作的细节问题,谈的十分深刻。
    晚饭后,继续谈
    时间:20:30-22:30
    地点:祁县宾馆106房间
    记录人:庞伟
    与会者:北京:梁凯程、乔燕和、王陆涛
        晋中:王松山、李昌福、庞伟
        祁县:柳玉珍
    主要是谈:
    1、剧本创作的继续讨论。
    2、继续了6月25号晚的话题即《乔》剧筹备各方的沟通、协调、配合。
    6月28日,北京文采影像制作中心同李昌福、王松山签定了委托创作合同书。
    此后,祁县县委书记李苏平接见了梁凯程、王松山,表示了祁县的基本态度。
    《乔》剧筹备组在完成了一系列繁重的筹备任务后,于7月初离开祁县,我们同北京一行握手告别。
    按与北京文采签定的协议,王松山、李昌福从6月21日开始创作,后来剧名正式定为《乔家大院》。编剧分四个阶段:a、写出并通过剧本大纲。b、写出并通过剧本分集大纲(30万字)。c、写出并通过剧本分场大纲及剧本15集。d、写出并通过全部剧本。9月初,王松山、李昌福按协议规定的时间完成了,a、b 两个阶段并进行了c阶段的一部分工作,他俩构思了乔致庸身边的两个女人和一直想杀乔致庸的马夫等人物形象,贯穿全剧,形成全剧的悬念。这时,王松山、李昌福因故与总制片人梁凯程协商,停止了创作。梁答应王、李二人改做剧本策划,北京方面就另选了海政创作室作家朱秀海来完成后两个阶段工作。朱秀海拿到了王松山整理的86条资料、《乔》剧座谈会笔录和王松山、李昌福按协议完成的剧本30集分集大纲和几集剧本等前期筹备资料。
    2003年9月13号,王松山和我在榆次和北京来的陶泰忠(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总经理、总编辑)乔燕和、王陆涛、朱秀海会合后,一同来到祁县,下午召开座谈会。
    时间:2003年9月13日15:00—19:30
    地点:祁县宾馆
    记录人:庞伟
    出席会议的有:
    北京:陶泰忠、乔燕和、王陆涛、朱秀海
    晋中:王松山、庞伟
    祁县:柳玉珍、武殿琦、权力、胡育贤、王臣林
    主要是帮助朱秀海了解乔家的史料情况,和祁县的风俗习惯,朱秀海、陶泰忠也做了记录。后来朱正也赶到了祁县。
    9月14日,分别时我请大家签字、留念。
    王松山:让战斗的热血在发展自己宏伟的事业中闪光。
陶泰忠签了名
    乔燕和:发挥更大的能动性,为家乡的事业做出辉煌的成绩,人民不会忘记每一个热情执着的好人。
    朱秀海:一见如故。
    朱  正:干成一件事,一生足矣!
    2006年3月7日,我因写这段历史,专程去见李昌福,也请他提了词:古道热肠,方见人生。
    以上这些题词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着《乔》剧奠基者的心声。现在每当看到这些,不由的让我想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想,用真诚真实地记录这些,是我应尽的职责。
    2003年12月6日,梁总一行又来山西,先后拜会了祁县李书记,晋中市黄部长,梁总代表投资单位汇报了工作进度,呈交《乔家大院》主创人员及制作计划(其中写明,梁凯程制片人,王松山剧本总策划,李昌福剧本策划、朱正执行导演等名单),并与各级领导座谈合作事项。
    2003年12月14日,王松山向晋中市委宣传部写了关于长篇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总体情况的汇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资金到位,《乔》剧即可开拍。《乔》剧筹备组全体同志一年的心血即将化为丰硕的成果,无限的喜悦与期盼不言而喻,果真是:“长长的站台,漫漫的等待……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后来据说是由于北京文采财力不足,将《乔》剧项目高价整体转让。此前,山西合作者毫不知情;之后,直至今日,北京文采音像制作中心对此毫无解释。如此做法,道义何在?诚信何言?天理何存?有始无终恐非君子之道,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筹拍诚信大戏之人,岂可导演人间最不诚信之大戏。如此瞒天过海是笑天下无人乎?把我中华诚信道德置于何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乔》剧的、历史的、人生的……),如今播出的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署名中,完全没有了《乔》剧最早的引路人、奠基人名字,这十分令人费解。对如此谜团,最具有资格,最具有权威揭晓这谜底的恐怕只能首先是北京文采音像制作中心的梁总吧!梁总啊!为了这一颗颗与您一样火热的中国心,曾经与您日夜相伴,心心相通,为了一个共同美好的目标——《乔》剧的成功,一起跳动的心,请您告诉我们吧!其实,梁总是很令人敬佩的,如他对《乔》剧创作的方向和思想定位、风格定位的论述,关于 《乔》剧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的见解,颇有见地,令我钦佩。而如今,梁总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敢作敢为:敢用人也敢甩人;敢拍晋商诚信的戏,也敢办不是晋商的事……。
     此时此刻,我耳畔回想着一首激越的歌,“我曾经豪情万丈,回来只空空的行囊,故乡的风,故乡的云,为我抚平这创伤……”同时我想,那些曾经为《乔》剧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热情执着的人,将无怨无悔,因他们对故乡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故乡也将永远留下他们真诚的、闪光的足迹……。
    “留住所爱、留住所想、留住一梦相伴日月长……”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题歌的旋律在我们的心中将永远的回响……。
 
 
晋中市文学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庞伟
2006年3月12日写于榆次
欢迎转载,但须注明出处

文章引用自:http://wxys.tf168.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