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州昆曲博物馆的正门,印入眼帘的花篮厅。花篮厅进门处是一架落地画屏,插嵌着依昆曲戏文绘就的一幅黑白线描画,东、西两壁各是一张顶天立地的银箔画。
花篮厅两侧向后都有走廊,两个走廊叫“昆曲艺品展”,挂着的都是一些昆曲故事画。东侧挂着的是八幅内容各异的昆曲故事,是全国不同昆剧院团的演出剧目,有江苏省昆剧院《桃花扇》,北方昆曲院《琵琶记》,上海昆剧团的《牡丹亭》,浙江昆剧团的《西园记》,浙江永昆的《张协状元》,江苏苏昆的《长生殿》,甚至还有台湾联合昆剧团的《下山》。所有的这些画都是美术大师潘裕钰先生画的。
西侧挂的是一出昆剧故事:汤显祖的《牡丹亭》。也是八幅图,就好似连环画一样,分别是《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拾画》,《婚走》、《团圆》。这些画是工艺美术大师张晓飞先生的作品。
天井里两侧铺的是青砖,中间是石板,往里走,是博物馆里最大的展厅。大门旁边有对联,横批是“吴歈萃雅”,左梁为“圣旦净末丑塑就奸佞贤祯相”,右梁为“宫尚角徵羽唱彻悲欢离合情”。门前牌子上写的
http://tw.usts.edu.cn/shsj/blog/uploadfile/200872022394267.jpg
是“昆剧江湖角色行当行头展”,进到里面,感觉很像是进了庙里的大雄宝殿,不过两边不是凶神恶煞的罗汉像了,都是行头。大厅中间当然也不会是三尊佛,而是一个小型的室内戏台。暖色的灯光打下来,桌椅映出很精神的红色光彩。戏台后两侧大红的卷帘上写着“出将”和“入相”。各种各样的故事就在这样简单的舞台上上演了。
戏台西侧的墙上挂了脸谱图像,主要是净角的脸谱,所谓的“七红、八黑、四百、三和尚”。因为角落里的灯光很暗,它们就是这样默默地藏着,似笑非笑的表情。这里的戏曲服饰行头很多,戏台两旁都有。隔着很厚的玻璃,灯光忽明忽暗,看着看着,就有了里面的行头动起来的感觉,看见了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牡丹亭上三生梦”,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夜半无人私语时”。戏台的两边还有戏曲泥人展,一个个小泥人摆在玻璃柜里,演表现了一出出剧目,只是样子憨态十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