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年城池等一篇雄文

标签:
文化旅游周碧华历史城头山 |
分类: 新闻作品 |
澧县城头山,中国已知最早的城筑在这里,已经碳化的稻谷,让我形容为“中华农耕文明的第一缕烟从这里升起”。
6000多年来,澧阳平原稻谷飘香,滋养了丰厚的文化。
一篇美文也许能成就一座城,城头山,寂寞地等待6000年后,文学大家韩少功先生为她献上了《城头山赋》。
然而,她依然渴望有一篇传世的现代散文,伴随她走向永恒。
2017年10月21日,湖南散文创作基地在城头山挂牌,是否意味着,一篇有关城头山的传世之作开始孕育?
先祖的辛勤耕耘,让子子孙孙繁衍不息。这个时代,我们当以美文来回馈。
但,文章千古事,岂容亵玩之。在基地挂牌之前,一场文学论坛给文学创作者以洗礼。
茅盾文学奖评委、评论家龚旭东先生反复引用古诗词来形容文章的境界,他在日常审稿中,接触到的大多是“为赋新词强作愁”的文章,“日子这么好过,你哪来那么多愁?谁愿分享你个人的小情绪?”
茅盾文学奖评委、著名作家水运宪先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披露他个人的家族史,他实际上在启迪创作者:你不会讲故事,还搞什么创作?
散文创作基地挂牌在古意盎然的城头山,秋收后的田野依然散发着淡淡的稻香,农人们又丰收了,作家们呢?
前一篇:周碧华:蓬莱记
后一篇:周碧华:我的高考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