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华:诗人昌耀真正回到了故乡

标签:
文化周碧华昌耀 |
分类: 日常生活 |
前言:昌耀(1936.6.27—2000.3.23),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中国当代实力诗人,诗风冷峻。14岁参加抗美援朝,负伤回国。1957年因一首诗而错划成右派流放青海,饱经磨难。2000年3月23日因不堪病痛折磨跳楼自杀。骨灰由其红颜护送回故乡安葬在父母坟前。2003年清明前,我和余志权先生受诗刊社委托前往其墓地祭奠。2017年7月26日,常德民间举办纪念昌耀的活动,中国诗歌协会刘向东、大卫、浪子等诗人前往常德,与当地诗歌爱好者共同缅怀昌耀,是日气温接近40度,诗人们在台上朗诵诗歌时汗淋淋的,所有参会人员都向昌耀遗像献了花。这位被诗人韩作荣评价为“诗人中的诗人”,虽然早已葬在故乡,但其诗名并不为大众所熟悉。年轻一代的文学爱好者更不知诗坛有这么一个湖南籍的实力诗人。这次,在远离家乡若干年后,他终于带着自己的诗歌回到了故乡人的心中。专题晚会结束后,我与刘向东、大卫、浪子及当地诗人余仁辉、向未、张晓玲,评论家程一身等一起夜宵,大家品尝着常德风味小吃,开怀畅饮,让我这个不善饮酒的人也受到深深感染,二两酒便让我醉眼朦胧。子夜还家后久久不能入睡,似有什么冲动,怀想曾经与昌耀交往的片断,遂打开电脑,敲成几行。
1
他与这个世界其实保持着遥远的距离,远超过青海
到中国东部阳光走过的路程,对于大多数歌者他只
是个传说,两部诗集摊开就是他的面孔,而他隐去
就像他的姓氏,难以称王,且用戈壁上的石头掩埋
2
那些石头终于遇到对手!昌耀的骨头和意志与石头
发生碰撞,冷冷的火星,被他的眼睛收藏,折射到
诗稿上,一些句子冷而坚硬,只有西羌的土伯特女
人能用乳房温暖,接近他的诗,你须胸藏万吨阳光
3
我终于看到昌耀这块石头绽开裂纹,历经太多的风
雨,或一些死角,他步履踉跄,身子被峨日朵雪峰
投下的阴影覆盖,此时,一百头雄牛扬起犄角奔来
他渴望体内滚过雷霆,但酿好的血酒一直没有燃烧
4
迟到的红颜,伊的芳香已无法驱散昌耀周身的寒气
他至亲的伙伴,永不凋谢的香烟,升起的烟团总是
朝着故乡的方向深情摇曳,红颜这味药,终究没有
完成最后的拯救,他以头敲击大地,大地意外受损
5
一声闷响从青藏高原跌落,低纬度的故乡朵朵桃花
颤栗,一地落红,昌耀咳出的血隐于其中,逃离故
乡的少年,他让灵魂先于骨灰潜回。半个世纪的苦
难,他只能依偎在双亲坟前,让一场场雨替他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