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史现代诗纪弦评论周碧华文化 |
分类: 乱弹天下 |
百岁纪弦给华语诗坛留下了什么
现代文学史上的人物一个一个地走了,昨日,101岁的诗人纪弦在美国逝世,永别了他的诗歌和他的读者。
纪弦在台湾近三十年的时光,是他践行与探索现代诗的时期,也是他最重要的写作和文化活动的时期。1953年,纪弦在台湾独自创办了《现代诗》季刊,这仿佛是他在上海时就注定了与“现代”的不解之缘,他创办这本季刊,就是明确无误地要对汉语诗歌进行革命,提出现代诗的使命就是要引进世界诗坛新的表现方法,向波德莱尔以来的法国现代诗家学习。到了1956年,纪弦在《现代诗》第13期上宣告成立包括他和郑愁予等九人为委员,并有罗门等近百位成员参与的“现代派”,正式构建起他的“现代诗王国”。
很有趣味的是,纪弦的现代诗旗帜在台湾树起之初即引起轩然大波,许多知名学者和诗人提出异议,纪弦为了推广自己的主张,先后写了数万言的辩驳文章,这些文章构成了他的诗派的理论基础。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以他大获全胜而告终,余光中、覃子豪等反对派反而成了最坚定的现代诗人。
现在反观纪弦和他的现代派,对两岸甚至全球华语诗坛的影响是巨大的,应该说,他在诗学上主张对西方现代主义“横的移植”,摒弃对中国传统“纵的继承”,并强调“知性”和“纯粹性”在创作上的主导作用,希望创造出一种超越时空、具有抵制抒情的诗性品格的纯诗,便是对郭沫若时代的新诗运动的再一次革命或进化。
在台湾,当诗人们没有办法尝试世界诗歌潮流的时候,纪弦完成了诗人们没法完成的文学道路;在大陆,当诗人们正深陷于朦胧诗的沼泽地时,纪弦诗歌的引进,为大陆诗人们递过来一根拐杖。
纪弦先生走了,他一定还以独步的狼、修长的槟榔树等形象行吟于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