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日照莒国评论周碧华 | 
					分类: 乱弹天下 | 
山东日照市不属于齐鲁大地?
 
国人已习惯称山东省为“齐鲁大地”, 称“齐鲁”缘起于先秦时期如今的山东地盘上存在过齐、鲁两国。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多次发生反周叛乱。周王多次东征后平定了叛乱,分封两个得力干将,一个是周公,另一个是姜太公,由此两人分别建立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起初,这两个国家都不在,但经过数百年兼并战争,到春秋时期,两国基本上控制了如今的山东地域。而且因为两国在各方面的融合度较高,其文化特征有别于燕赵、吴越、秦晋和荆楚。
最先将这两个国家以“齐鲁”联系为一体的是圣人孔子。他说:“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左传·定公十年》),强调两国文化的内在联系。到战国后期,“齐鲁”才真正组成一个词,成为含有统一文化特点的地域概念。而这一功臣是荀子,他在《荀子·性恶篇》中说道:“天非私齐鲁之民而外秦人也,然而于父子之义,夫妇之别,不如齐鲁之孝具敬父者,何也?以秦人之纵情性,安恣睢,慢于礼义故也,岂其性异矣哉!”从此以后,“齐鲁”一词便流行开来,齐、鲁两国文化经过逐步融合到战国时代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文化实体,山东建省,基本覆盖当年的齐与鲁,便以“齐鲁”作为别称了。
但如此称呼山东省,只能是概称。例如地处黄海边的日照市,就不属于古代意义上的“齐鲁大地”,因为该市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已建立“莒国”。 商代,莒地属青州姑幕国,春秋时期,莒国国力增强,莒不断与齐、鲁、晋等大国会盟,还对周围小国不断发动战争。公元前11世纪,周起兵伐纣时,莒人全力以赴帮助周王灭了商纣王,并臣服于周。周朝建立后,封少昊之后兹舆期为莒国国君,都城设于计,春秋初迁都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传23世,立国600余年。莒国的公族子孙以国都地名为姓,取一个计字,世代承继。春秋时期莒国疆域曾东起黄海,西至今山东沂水县境,南达今天的江苏赣榆,北至今昌邑县境,拥有大小城池30多个,是今山东省域仅次于齐、鲁的大国,可见,莒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不能被忽略的一个国家。莒国后被楚国灭掉,但因楚国鞭长莫及,没有对其进行实际管理,最终被齐国兼并。
考古证明,“莒文化”与“鲁文化”“齐文化”是并存的,日照市已发现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其中两城镇遗址、尧王城遗址、东海域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原始陶文早于甲骨文一千多年,为目前我国已知最早文字。因此,虽然历史上“莒国”的地盘比齐国和鲁国的小,其文化并不逊色于“齐鲁”。
但因孔子和荀子这两个大师定了调,又因“东夷”在历史上一直被歧视,所以,属于“莒文化”的日照一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仅从该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归属不断变更便可看出,一会儿划归沂水行署,一会儿划归胶州行署,一会儿又划归临沂行署,直到1989年才建成地级市。如今,不足三百万人口的古莒国所在地日照市,正以飞速发展的经济唤起人们对“莒文化”的回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