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收到的第一份礼品是什么(图)
					
											标签:
																				
                            文化原创诗歌周碧华 | 
					分类: 乱弹天下 | 
蛇年收到的第一份礼品
蛇年正月初一,邮政局投递员打我电话,称有包裹。我腾腾腾下得楼去,接过一看,原来是本杂志,拆开来,清爽雅致的《海峡诗人》便呈现在我眼前了——没有烟和酒,这应算是蛇年收到的第一份礼品了。
我这人很迷信,深信这是一种暗示。为何?《海峡诗人》2012年第三期的稿费早收到了,为何样刊刚好跨过旧历年来到我面前呢?看来,2013,我与诗歌也许要重续姻缘?
于诗歌,我曾经有过发烧期,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后来,因为干了媒体这一行,接触到一些生活的真相,我渐渐远离了诗歌。最近几年,我在博客里写时评,有时为了缓解火药味,免得读者吃不消,便也偶尔敲几行诗,但那纯为随兴而敲,不加修改,也从不投稿。因为自己当过副刊编辑,对发表作品已毫无兴趣,特别是觉得在这有些庸俗之风的文艺界,少掺和进去反倒安静。
没料到的是,我博客里的诗歌每发布之后,也会有些读者,有的点击竟达十几万人次,这便聊以自慰了。写作的终极目的不就是拥有读者么,至于作品发布在哪里并不重要,李白杜甫们的诗歌起初都是在坊间流传的,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发布到官方的印刷品上。
这期《海峡诗人》上发表的八首诗歌,就是从未相识的编辑在我博客中挑选的,它们是《北京下雪》《秋》《露》《一只鸟》《忧伤》《用雪捂热一个词》《冬天里的梧桐》《穿紫河》,也许编辑某一天偶然闯进了我的博客,遇到了我的某首诗,这些诗多多少少引起了她的共鸣。拙作安排在刊物的“广角”栏内,此栏声称是选编“成熟男性诗人”的诗,我承认我是个成熟男性,但不一定是个“成熟男性诗人”,我个人认为,诗歌永远在进化中,难得成熟。要说“成熟”,也许是其中透露的思想符合我的阅历、观照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但是,编辑秋水女士(或小姐)对拙作的精准解读,让我感到惊讶,她说:“诗歌已不是周碧华当下最热衷书写的文本了,却是他最纯粹、离他内心最近的语言。他在诗歌中放进纠结和不满、告诫和安抚,既有对事物和自己的反观,也有与世界的和解及领悟。他的诗歌恣意又收敛、沉重又超然,绝不是咄咄逼人的时评所能以及合适言说的,正如他所言:写时评促进社会发展,吟诗歌抚慰众生心灵。”因此,世上的人要说离得有多远也就有多远,要说离得有多近也就有多近,就因这样的解读,我觉得彼此便如故人了。
令我感到惊讶的更是这本刊物,在商潮拍打的八闽大地,竟还有如此纯粹的诗歌刊物,这是我没有料到的,我便对编辑这本刊物的一群人充满了崇敬。我不知收到过多少刊物,从未特地撰文,今天专此撰文,是因为发表诗歌的过程与诗歌的本质很近,它们纯粹,没有杂质,只有诗歌本身。因此,蛇年正月初一收到它,便视为很珍贵的礼物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