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诗人》选载拙诗
(2012-12-31 13:17:38)
标签:
原创周碧华文化 |
分类: 长歌短唱 |
编前:我不敢自称诗人,写诗不投稿,一时兴起便乱敲几行。偶用百度搜索,才知有家《海峡诗人》的刊物在我博客中选了如下几首,我惊讶于选诗者“秋水”对我诗歌的准确解读。
北京下雪
在古诗里欣赏它的庞大
在冬天
是否北京的天空不适宜飘洒?
万丈之上
青灰色的建筑群闪着刀刃的光
越来越细的河流藏在小巷
听不到熟悉的民谣
北京的雪比彷徨更彷徨
我对着北方大喊三声
北京下雪了
春天就这样注定面临厄运
那些含苞待放的希望
转瞬间收拢了飞翔的翅膀
秋
秋从二十四节气中
从墙上的挂历里等候了一年
安静
它在歌颂春天的赞美辞里
保持大度
当炎热卷起一树树叶子
裙裾下没有清风走过
秋像黄金
莫名其妙地担心
多少目光高过云朵
在森林的头顶寻找微澜
秋跟在一场冷雨的脚后
驱逐夏天
我在澧水河边
看到秋站了起来
用它凉爽的手掌
抚慰受伤的事物
露水
一场大面积的约会
没有一只鸟的梦被惊醒
甚至从哪里启程又从哪里撤走
满天的星星都没有看清
它们在草尖上站立
风中的草叶微微颔首
什么秘密被阳光终止
又在黑夜重提
在太阳升起的时候
谁的泪久久不愿坠落
谁
一只鸟
只是一团影子
被风吹到我的面前
它的啼鸣还含在小小的胸腔里
为何没有完整的飞翔
为何让一团倏忽而过的影子
将我的孤独压得更重?
忧伤
在屈原濯足的沧港
我看见战国的史册已经泛黄
两千年前的青铜器
被流水带走
在浮萍和龙阳的倒影中
目光穿越洞庭无边的芦苇荡
流水带走屈原
一万句《天问》解不开楚国紧闭的嘴
如同我现在一万次的濯足
溅起的白浪
漂洗不净一望无际的忧伤
(注:屈原曾在湖南汉寿(古称龙阳)一条叫沧浪的水边洗脚,此处如今叫沧港。)
用雪捂热一个词
我像草根下的虫
需要雪的覆盖
这种期盼
雪总是如期而至
听到它的脚步声
每一片都那么重
严严实实将一个词裹紧
这两年我安贫乐道
远离鲜花和掌声
用佛乐清洗每一个毛孔
靠蔬菜养生
穷得只剩下我的肉体和灵魂
雪带来温暖
那个词渐渐苏醒
冬天里的梧桐
一场冷战来得悄无声息
它平静而惨烈
谁不感到瑟瑟发抖?
城市日渐黯淡
我知道梧桐正与寒冬
争夺生命
一片片树叶被割断了茎脉
她们的尸体铺满街道
呵一地黄叶
善良的人们总是忽略本质
我行走在朗州路上
感到悲剧悬在空中
梧桐年老色衰
最后的衣衫
穿紫河
在梦的边缘
和蔬菜之间
在我们与物价和爱情之间
穿紫河不动声色
柳叶落了又跳跃到枝上
河的缄默
城市的气味变得纯粹
我们和宠物站在各自的位置
两岸的房子和花朵投影水上
构成明媚
我们和常德安详地坐在河边
时间一瓣瓣跌落河中
成为乌黑的淤泥
秋水读诗:诗歌已不是周碧华当下最热衷书写的文本了,却是他最纯粹、离他内心最近的语言。“转行”多年、自言“写诗是即兴而吟,自娱自乐”的他,在诗歌中放进纠结和不满、告诫和安抚,既有对事物和自己的反观,也有与世界的和解及领悟。他的诗歌恣意又收敛、沉重又超然,绝不是咄咄逼人的时评所能以及合适言说的,正如他所言:写时评促进社会发展,吟诗歌抚慰众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