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ipad拉远了你和孩子的距离(图)

标签:
教育科技心灵评论周碧华 |
分类: 乱弹天下 |
别让ipad拉远了你和孩子的距离
弹弓、沙包、铁皮机械玩具、弹珠、嬉水、捉泥鳅、搬螃蟹、爬树、野炊、春游……填满了我们美好的童年,也是和邻居哥们、班级同学的共同美好回忆。每天不到天黑是不甘愿回家歇息的。尽情玩耍后,大家相互照应以便逃避老师和家长的法眼。
偶尔还会来点小小的恶作剧。虽然一身泥巴,虽然没有精美的零食,更没有高科技的玩具,或许一个熟塑料玩具也是奢望。但是充满快乐,始终三五成群。这是我美好的童年回忆,然而每每给孩子说起这些的时候总是得到一个鄙视的眼光,甚至还会被甩一句,“你们童年有啥呢?每天弄得脏兮兮的回家看葫芦娃呀?”或者直接慷慨解囊的要把玩具给我耍,弥补我童年想要玩具而不得的遗憾……
回家看见微博上有这样一个统计:“广州近五成的孩子每天都会使用微博、超一半的孩子拥有手机,近七成孩子接触过iPad或者类似的平板电脑设备。”虽然是广州的统计但是也未尝不是全国的缩影。我并不是要讨论媒介教育的势在必行,而是在想这样真的好吗?这样大多数孩子空闲时间都用于玩耍各种高科技产品刷微薄等等,把自己置身于一个虚拟的世界而缺乏实际世界的交流,很难用上恰当这一词。
至于男主人翁是很久没有听过雨的声音还是借此表达自己好久没有听过儿子的声音?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自己孩子内心的真实声音了。画面里主人翁和儿子无交流,现实中我和孩子的交流也甚少。是交流,而不是单方面的碎碎念。
我深深地知道,幼小的孩子对亲子共处有巨大的需求。长时间融洽的亲子共处对双方都大有裨益,它能密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加固彼此的感情。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却让我乃至大多数父母一样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单独共处,更没有够多的耐心来倾听孩子,了解孩子。
总是忙碌,总是奔波,总是买各种玩具科技产品表达愧意。总是希望孩子能听自己的话,能够在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帮助下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成绩,扩展兴趣爱好范围。可是事与愿违。想起纪伯伦说过:“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以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连孩子真正想的什么都不能完全了解,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可谓失败之极,倘若还胡乱的加以自己的想法更是可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的最佳盟友。是能倾听她喜怒哀乐的人,是接纳和理解他的人。孩子要的是一个可以在成长路上倾听他,鼓励他,支持他,理解他,信任他凡事与他并肩的人而不只是一个ATM机。我对自己说也对大家说:“多停下来倾听孩子吧,别事与愿违,让ipad拉远了和孩子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