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优为何总是被误伤?
标签:
时政澳优达芬奇洋品牌评论周碧华杂谈 |
分类: 乱弹天下 |
澳优为何总是被误伤?
家俱与乳制品本是毫不相关的产业,但因为前不久出现的“达芬奇”风波,乳制品企业“澳优乳业”又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一些网民以为澳优仅有洋品牌之名,并不是进口奶粉。早在2008年,因为国内乳制品业出现了“三聚氰胺”问题,澳优就曾受到质疑。为什么澳优总是被误伤?博主认为,除了别有用心者之外,大部分消费者是因为不了解澳优的经营模式。
当国内奶粉品牌因为“三聚氰胺”问题而遭受重创之后,洋奶粉完全控制了中国的高端奶粉市场,惠氏、美赞臣、雀巢、多美滋等世界排名前二十家的乳业品牌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在洋品牌大举进攻中国市场的时候,原来在湖南南山乳业任销售老总的陈远荣自立门户成立了澳优乳业,他一开始就采取打“进口牌”的推广策略,从公司名称到形象包装,都定位“国际化”。实际上,澳优是一个全球注册的品牌,商标在澳大利亚、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内地都有注册,也就是说,澳优是一个真正的由中国人创造的国际化品牌!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国际化,国际惯例通常有3个标准:第一市场国际化,即为销售网络的国际化;第二产品国际化,即为企业产品生产及研发的国际化;第三体系国际化,即为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的国际化。澳优奶粉全产业链和国际化战略的商业模式决定了澳优奶粉是一家国际化企业。
据了解,澳优目前的产品线中,所有产品的原料100%是纯正进口,是国内唯一一个奶源产地始终为澳大利亚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其中原装进口奶粉占到60%左右的比例,国外进口、中国分装的产品占到40%。其实,消费者可以从包装上做如下判断:产品是不是原装进口,包装上是有明显标注的。如果是原装进口,在外包装上会印有“原装进口”的字样;如果是在国内进行分装,会在包装上根据国家要求标明“进口分装”或“中国制造”字样,因此决不存在像某些人所说的澳优“挂羊头卖狗肉”现象,与某些企业进口奶粉基粉在国内勾兑加工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几年来的业绩证明,澳优从澳洲进口产品回国销售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是全球产业链的共享与整合。对澳优的质疑与抨击,说明某些人对全球产业链的共享与融合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是对民族工业缺少自信心的表现。对澳优的攻击,无疑会更加助长洋人控制的洋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占领。现在,澳优的肩上担负着替民族工业向洋人控制的洋品牌顽强抗击的重任。既然国人将澳优当洋品牌消费了这么久,说明其质量本身是过硬的,国人只需转换一个概念:中国人控制的洋品牌也能做到全球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