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三大“忽悠”大师是谁?
赵本山和范伟在春节联欢晚上表演了“卖拐”系列小品后,“忽悠”这个词就在全国流行开来了,大家都把赵本山当成了忽悠大师。
实际上,赵本山与史上三大忽悠大师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赵本山与范伟充其量来了个小聪明,而史上的忽悠大师则是大智慧——
庄子与惠子之辩
《庄子"秋水》中记录着这样一段对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这段关于鱼之乐的著名思辨,蕴含着最朴实的哲学原理。但在两人的对话中,颇具忽悠的味道。庄子只是很平静地感叹鱼的快乐状态,而惠子觉得,人与鱼是两类动物,鱼的快乐庄子怎么知道呢?庄子反应很快,你惠子与我是两个人,我的心理状态你又怎么知道呢?这样,两人正正反反,辩来辩去,都似乎有道理。赵本山与范伟卖拐时就是绕来绕去,让对方陷入语言的陷阱,但与庄子惠子这段话比较起来,就算不上什么智慧了。
姜太公钓鱼
《武王伐纣平话》卷::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姜尚就是姜太公,俗名姜子牙,他在没有得到周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他没有别的办法,却想出了一个怪招:用直钩钓鱼。不仅如此,直钩上连鱼饵也没有,而且离水边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自言自语:不想活的鱼儿,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如此古怪的人,肯定会传到周文王那里去,但周文王起初不以为然,只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姜子牙的行为,是典型的忽悠,天下哪有这样的钓鱼法呢,如果真是钓鱼,一千年也不可能发生鱼跳出水面咬直钩的情况。问题是,“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文王关注也”。他果然将文王忽悠出宫,来到了渭水边,实现了他的终极目标。赵本山再怎么忽悠,只是卖拐而已,而姜子牙忽悠的却是帝王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