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度(散文)

(2007-08-22 09:51:44)
标签:

文学/原创

文化

文学

原创

散文

周碧华

分类: 散文散章
 

             

高度

              

 

http://images.blogcn.com/2006/7/5/5/lxj118,2006070582042.jpg

(站在黄山头顶看到的两湖平原,古时为洞庭湖)

      少年时无数次眺望的一座或浅灰或淡蓝的山,直到今年春天我才抵达它的身边,并轻而易举地登上了山顶。这座名叫黄山头的山,虽然海拔高度只有两百多米,却完全可以用“耸立”一词来形容它。在湖南湖北交界的两湖平原上,平畴千里,它一山独秀,我的乡亲们祖祖辈辈能感知到的最高的地方就是它了,它俨然是两湖平原上的“喜马拉雅”。

      站在山顶上,每个人都能立即产生一种很伟大的感觉,楚天之下,楚风习习,没有一个物体能挡住自己的目光。极目之处,可见一座座村庄隐入远处的雾霭之中。正是春天,油菜花黄的季节,平原上像是摊开的巨大的油画,一个个色块,或黄得耀眼,或带点浅绿。一条条河流穿插在平原上,像是一条条扭动的银蛇。若是在洪水季节,它们便成为一只只利爪了,曾经无数次撕烂过美丽的家园。而我站在山顶眺望得久了,平原便还原为古时的洞庭,油菜花海成为不断涌向山脚的万顷波涛。波涛之间,隐约可见一面面白帆,白帆之下,船头之上,峨冠长袍的是屈原还是范仲淹?

      我产生这种联想并非毫无理由,在古洞庭湖还未退化为现在的平原时,这座耸立在汪洋中的山便是一座美丽的孤岛,自中原而来的文人骚客南下时,这里便是他们最好的驿站。唐代司空图就写过“楚田人立带残晖,驿回村幽客路微,两岸芦花正萧飒,渚烟深处白牛归”的佳句。那时黄山头附近便有淤积起来的小块平原了。柳宗元被贬永州,一路颠簸,忽见洞庭湖中有此气象万千的岛屿,便弃船上山。现在,山脚下他系马的树已不见踪影,那湖岸边卷起浪花的地方,现在是环山公路,来往的车辆扬起阵阵灰尘。柳宗元没有白来,他在山脚下邂逅了《全唐诗》中的诗人、隐居在此的本土人士段弘古,两人促膝而谈引为知己。后来段弘古去世后,柳宗元还特地为他写下了《祭段弘古文》和《段弘古墓志铭》……此后,宋元明清,无数的文人来此或挥毫或歌吟,使这座个子小小的山具有了令人仰视的高度。

     苍海桑田,洞庭湖已从黄山头脚下一步步退走,它留在原地,是等待已逝的文人,还是等待一个更加感人的场景出现呢?我来到这里的时候,但见游人如织,此山不是什么风景名胜,在并不属于所谓旅游旺季的时候,人们为什么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当阵阵鞭炮声从我身边响起,当焚烧香火的浓雾遮盖了山顶的天空,我才明白,成百上千拥挤在窄窄山顶的人们并不是游客,而是远远近近的村民,他们自发地来到这里,为他们心中的一个勤政的好官焚香祷告。

     在山顶,有一座在“文革”期间都不曾毁掉的古墓,此墓的主人便是北宋荆州剌史谢麟。谢麟在位期间,为根治水患,七渡汉水,八下洞庭,最终积劳成疾而死。他立下遗嘱不要葬回老家福建,而是要葬在两湖平原的这座黄山头上,让他能看到两湖的百姓不再被水患所困的那一天……宋徽宗都为他这样忠于职守的好臣子所感动,特地赐以封号“忠济”。此后的千年间,黄山头顶上香火不断,这香火不是祭拜一个虚无的菩萨,而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宋代剌史。

     这座海拔两百多米的山,在任何山区只能算是一个小山丘,在高原更找不到它的影子。这样矮的山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峻岭,是因为它有幸掩埋了忠骨。我终于明白,两湖平原的百姓为什么习惯地将它仰望!(此作已被新浪文化博客和锐博客导读)

  

 

 
 

文学作品

在湘西的边缘(散文)
女性苏州(散文)
王村夜雨(散文)
生命之漂(散文)
幸福的流放(散文)
土地的回声(散文)
山野听歌(散文)
第一片落叶(散文)
涉江(诗歌)
忧伤的洞庭(诗歌)
临近春天(诗歌)
想起家园(诗歌)
梅花(诗歌)
逝去的雪(诗歌)
面对大海(散文诗)
飞翔的箭(散文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