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时空
心理时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322
  • 关注人气:48,9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虑与抑郁的转换

(2021-01-23 11:27:36)
标签:

焦虑症

抑郁症

选择

双趋冲突

神经通路

杂谈

分类: 人生随想、人生疗法
焦虑与抑郁的转换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20年12月12日
      胡敬春是我的好朋友,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哲学有很深的认知和很好的修养,我们经常一起聊天。心理问题,有时候是哲学问题,文化问题。
      一、焦虑起始。大多数,甚至所有的心理障碍,起始必须都是焦虑。从绝大多数心理障碍患者的起始症状是睡眠障碍,就可以推导出这个结论。焦虑的核心,就是心理冲突产生的心理体验,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冲突其实是我们人生的冲突,那是因为,选择是我们人生的常态。我们每天都是在选择,如果我们的选项多了,那就眼花缭乱,无法选择,出现焦虑,这一点,古人的焦虑水平,远低于我们现代人,是因为古人的选项很少,如婚姻就是父母帮助选择了,所以没有婚姻选择焦虑,现在我们的婚姻选择多了,就出现了婚姻选择焦虑。商业化社会,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选择更多,甚至达到海量,我们的选择焦虑更严重。如果我们的选择难了,实际上就是选择的后果,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更加重大,更加密切,就容易出现严重的选择焦虑,如婚恋选择,离婚选择,职业选择,商务选择等,都是重大选择,如果面对的选项的信息不充分,又增加了选择困难,如何不焦虑呢?如果我们的选择自主权大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自主性越来越强,独立性,自由度更大,那也意味着自己对选择的后果,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我的婚姻我选择,如果自己去选择婚姻,就意味着你需要去预测后果,承担责任,选择中的压力就大了;如果我们的选择变化了,就是说,我们不仅每时每刻在选择,而且一些选择还无法一劳永逸,因为选择的对象还在变化,高度的不确定,就导致焦虑。也有理论认为,焦虑的核心就是不确定;如果我们的选择长期了,人类的一些选择是需要立即做出的,一些选择是长期决策的,如学习就是这样,上大学的时候,选择了金融专业,毕业以后,银行业衰退了,选择危机就产生了。婚姻选择,更是长期,战略的,现代人基本上无法长期选择,只能过一天算一天,短视的选择,又不利于长期利益。所以,我们面对的社会,生活环境,高度选择的挑战性,我们的焦虑越来越多,强,我们人类进入焦虑时代。如果这种焦虑水平,超过个人能力水平,资源配置水平,心理应对水平,就导致焦虑症。一定的焦虑水平,是有益的,实际上就是应激状态,是资源的迅速配置,有利于选择。事实上,焦虑也是双刃剑,如果长时间,超水平,无化解的焦虑,就开始显示危害。
    二、抑郁后发。我们知道,现代人的抑郁症为什么迅速增加,绝大多数是长期,超高,叠加的心理压力导致。但是,压力的开始反应,不是直接抑郁,而是焦虑。压力的后期反应,才是抑郁。刚才我们解释了焦虑的发生原因,焦虑与抑郁的关系是什么?焦虑和抑郁都是对压力反应的方式,抑郁是后期反应。如果我们无法选择了,人类绝大多数选择是可以立即做出的,甚至是自动化的,如我们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行为,都是已经固定模式,如果一个事情一直无法选择,无法决策,产生的后果就是一直焦虑,就患焦虑症;如果我们还不得不选择了,应对无法选择的事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选择,事实上,不是这样简单,如果无法选择,又不得不选择,就进入选择困境。放弃是一种智慧,其实在持续焦虑的状态下,人的智慧就开始下降;人类最后就被动放弃选择,无法选择,不得不选择,人类陷入恶性循环,我们的生理本能就起作用,一个人长期努力而没有结果,就产生习得性无助。大脑按下暂停键,心理产生放弃想法。从心理疲劳学角度看,就是严重大脑疲劳,大脑保护性抑制反应。这些都是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抑郁症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表现就是一切心理活动慢下来,甚至停下来。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等。如果这个抑郁反应足够强烈,足够时间,就开始怀疑自我价值,人生意义,甚至否决价值,意义,就产生自杀观念。从压力,到焦虑,到抑郁,都是人类的自动化反应机制。
    三、治疗以后。一些抑郁症患者治疗好以后,往往产生了焦虑反应。患者可能产生害怕,感到没有好,其实不然,实际上是抑郁症治疗好的反应,人的心理又重新开始反应了,大脑又重新开始活动了。当然,焦虑的危害性比抑郁要小,解决起来也是容易。因为大脑功能开始恢复,在心理咨询师指导下,可以做一些选择。如果问题迎刃而解,那就情绪问题就解决了。人有一次回到健康轨道,面对现实问题,做出现实选择,实现自我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